標準化,這個詞自帶冷峻。其定義為適應科學發展和組織生產的需要,在產品質量、品種規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規定統一的技術標準。應用在農業農村生產生活中,就是對種植業、林草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以及農村設施環境、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等領域,統一技術要求。
2024年7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修訂出臺的《農業農村標準化管理辦法》正式施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村居住環境……一場“標準化大潮”在廣大農村涌起。
2017年,我市入選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綜合生產及農業展會標準化示范區、國家有機果蔬種植標準化示范區。
2019年9月1日,長春大米團體標準正式實施。以標準提升品質、以品質擦亮品牌、以品牌助力振興,長春大米品牌建設躍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創建,全市建成綠色有機示范園區80個,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01個,認定國家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53.2萬畝、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面積529.4萬畝,綠色有機農業總產值達到416億元。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發展到3200個,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監測平均合格率超過98%,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率達到60%。
2022年,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立,這成了長春市農業標準化建設的里程碑事件。
從“田間”到“舌尖”,在“清潔安全、品質好、營養價值高、有風味”越來越成為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標準的大背景下,長春的農業農村標準化建設呈現怎樣一幅圖景?
位于榆樹市八號鎮北溝村標準化園區的蔬菜大棚里,農民正在清除雜草。
德惠市松江佰順米業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在高標準流水線上忙碌著。
01
農高區高標準引領
建設產業集聚高地
在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主糧作物生物育種實驗室內,核酸提取室、基因分型室、電泳分析室、理化分析室、基礎實驗室、光照培養室、人工氣候培養室等功能實驗室齊備。這里的研究,涵蓋了基因組學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玉米轉基因育種、玉米雙單倍體(DH)育種等關鍵方向,構成作物育種研究的完整鏈條。
“實驗室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從樣本的精準制備到基因層面的深度剖析,從生物分子的精細檢測到理化特性的全面把控,再到多種條件下的創新培育實驗,全方位、多層次地為作物育種提供先進的條件支持。”吉林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工作人員陳鴿說。
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堅持把科技研發作為提升現代種業源頭創新能力的核心,著力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支持鼓勵企業自主研發,培育特色作物新品種,種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鴻翔、先正達、隆平高科、吉林云天化等種業龍頭企業入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鴻翔種業加工廠、先正達春玉米創新中心、玉米種質資源樣本庫和隆平高科育種、抗病試驗基地等,全力打造全國玉米全產業鏈發展集聚區,讓玉米、種業等一批產業集群在公主嶺市落地生根。
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公主嶺市鴻翔種子加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采用全程自動化生產線,風篩、灌袋、包裝等流水作業一氣呵成。作為一家集農作物新品種研發、種子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于一體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在這里,每一粒種子的誕生都經歷了嚴格的篩選、精細的加工和科學的儲存管理,高質量的玉米種子從這里走向全國市場。
“農高區的建設為我們搭建了發展平臺,一期工程投產當年,就加工玉米種子600萬斤,二期工程投產后產能將繼續擴大,預計年加工能力可達1億斤。”鴻翔種業相關負責人牛文卿說,目前,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投入市場的品種有69個,致力于打造全國最大、國際領先的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及種業科創中心。
吉林長春國家農高區立足“四區”定位,明確“一區兩地六業八園”發展思路,凝聚力量抓改革、促創新、攻招商、上項目、興產業,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完成GDP28.05億元,增速13.1%,預計全年完成GDP37.4億元,同比增長11.3%。
位于榆樹市環城鄉平安村的榆樹市農業科技示范區,面積100公頃, 主要用于試驗示范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形成農民可復制的標準化糧食種植方式,為現代農業拓路。
02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深耕“舌尖上的產業”
伴隨著一車車雞雛響亮的鳴叫聲,德翔集團第六肉雞自養場正式進雛投產。該場占地面積87337平方米,建筑面積33893平方米,共有18棟標準化肉雞舍,全部采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1研究所下屬青島興儀公司智能化肉雞立體籠養設備,每批次最大養殖量可達60萬只,年出欄量達360萬只。
農產品標準化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前提。農產品標準化覆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從種前到栽培、管理、收獲,再到清洗、搬運、銷售。
吉林德翔集團是一家以現代農牧與食品產業為主營業務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標準化生產是企業的根本。
“德翔以肉雞養殖加工為基礎,聚焦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構建起種雞肉雞養殖、飼料生產、食品加工、有機肥生產、有機稻米生產、糧食倉儲物流、微生物菌肥生產等七大核心板塊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2024年,集團養殖肉雞6000萬只,銷售收入超50億元,直接吸納就業1670人,間接帶動3萬余人增收。”吉林德翔集團董事長高起明表示,德翔集團積極踐行全產業鏈綠色循環模式,開展副產物綜合利用,把雞的價值最大化,把養殖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把肉雞當作轉化糧食的設備,既能造肉、還可產糞,實現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發展。集團現有有機肥產能50萬噸,每年可培肥改良500萬畝黑土地。
“從長春市打造長春大米品牌以來,長春大米的品牌響了,大米的附加值也高了。我們的產品也打開了銷路。”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有限公司基地總經理李少東表示。
高標準鑄就卓越的品質,而品質的提升推動品牌的發展。據了解,長春大米團體標準,更加嚴格地規定了長春大米的定等指標、碎米指標、加工精度指標、黃粒米指標、雜質指標等,大大提高了長春大米品質底線,對長春大米質量提出了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公司擁有4條國內一流的稻米自動化加工生產線,日處理稻谷能力800噸,具備全流程、分段可控檢驗功能,稻米生產線設備工藝先進,其中自動化多規格真空包裝生產線日產能在300噸以上。”李少東說。
在榆樹市保壽鎮紅旗村,民悅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
03
農博園標準化示范
開創為農服務新模式
長春農業博覽園作為集成應用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展示平臺,從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標準化,積極參與吉林省地方標準制定和省級標準化試點創建工作。近年來,園區先后通過承擔國家標準委第九批“國家現代農業綜合生產及農業展會標準化示范區”和第十批“國家智慧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牢固樹立了“以標準化戰略引領吉林農業新發展”理念,開展了以智慧農業為引領、會展農業為特色的“農博模式”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行動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吉林省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
長春農博園先后研制了以玉米、高粱、水稻、大豆、經濟作物等吉林特色作物栽培技術標準30余項,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手段,以標準化為工具,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比如,番茄基質栽培區通過制定和實施《連棟溫室番茄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對番茄生長的環境條件、農事操作環節、作物長勢狀態等進行數字化管理,采用架床式椰糠袋栽培方式,由自動化水肥一體機將施肥與灌溉結合在一起,做到水分與養分均勻、適量、準確地控制和供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實現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智能管控及質量追溯。
長春農博園通過標準化引領農業前沿技術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為鄉村振興作出示范。2021年8月,長春農博園獲得番茄等6種蔬菜的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規范、中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認證證書。這是我省首個農產品國際認證,為推動全省農產品的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貢獻了力量。
長春農博園還將標準化與農博會網上招展和“云上農博”平臺深度融合,以標準化推動傳統展會模式向數字化轉型。長春農博會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創建“10+365”網上農博會展示、交易服務平臺。依托智慧展覽系統,結合5G、直播、3D動畫、VR實景等新興技術,將傳統線下農博會的展覽和交易功能數字化、線上化。提煉形成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展覽會服務規范》標準,進一步規范了農博會在先進農業技術展示和良種、農資、農機、農產品展銷,以及農業信息化等方面的服務內容和形式,提升了展示服務質量,提高了為農服務效能,打造了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方式、新手段,引領農民群眾依靠科技走上致富之路。2020年11月,“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獲得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這標志著長春農博會正式進入國際性品牌展會行列,在展覽內容、展會組織、國際化、專業化等方面得到了國際專業機構的認可和肯定。
榆樹市劉家鎮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幾十平方米廠房,如今已發展成為標準化、規范化的專業合作社。
04
新農村標準化管理
鑄就未來的美麗鄉村
清新脫俗的中式院落,褐墻紅瓦的二層小樓,太陽能環保設施……一道門坊里,藏著中國農村住宅的革新。這便是在第二十三屆長春農博會上亮相的新農村環保住宅。它為住慣了“三間房、大紅磚、水泥地”老式民居的中國北方農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住房解決方案。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想到一個詞——新型城鎮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作出部署,提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目前,我市九臺區、雙陽區、長春新區、凈月高新區均已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長春正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體制機制改革措施,引領示范帶動效應顯現。
按照《吉林省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4年,我市將高標準完成30個“百村示范”村和200個“千村美麗”村建設任務。積極推進“萬村達標”創建行動,按照《吉林省推進和美鄉村人居環境“萬村達標”創建行動方案》推進整潔型、宜居型、生態型村莊創建。到2025年,干凈整潔型村莊占80%以上,宜居示范型村莊占50%以上,生態引領型村莊占10%以上。這些目標的達成,離不開農村標準化管理相關規定的出臺。
今年,我市重點推進238.9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并成立了農田建設工作專班。一塊塊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給了農業生產大有可為的底氣。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土壤改良等先進技術模式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中加快普及應用,成為示范引領的新方向。
從土壤中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到餐桌上恪守不渝的嚴格標準,我市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以標準化為鏈接,牢牢將農業生產與食品安全掛鉤。黑土地上的“章法”,讓每一粒米、每一棵菜、每一塊肉都安全、放心。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