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蕓(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高級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近期美聯儲開展了自今年9月份以來的第三次降息。雖然美聯儲年內三次降息,但美聯儲在多處釋放放緩降息信號。一是美聯儲內部對本次降息25BP已存在分歧;二是聯儲對后續降息更為審慎;三是點陣圖顯示聯儲預計的明后年降息次數和幅度都將下調,長期利率中樞則繼續上移。因美聯儲“鷹派”調整,聯儲預計的明后年降息次數和幅度都將下調,未來降息節奏轉趨謹慎,由此全球資本市場出現波動。
而在美聯儲降息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我國貨幣政策基調從“穩健”調整為“適度寬松”,為近14年以來首次調整,釋放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的信號。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適時降準降息”,為國內經濟發展和政策調整預留出充足空間。在美聯儲等海外央行貨幣政策調整背景下,我國應當堅持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原則。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較大,我國的貨幣政策并非跟隨美聯儲利率調整步伐調整,而是基于國內自身需求來決定。中國經濟面臨總需求不足仍然比較突出,需求偏弱,價格水平偏低,與此同時,企業盈利水平偏低,資產估值受到影響,這都亟待政策層面的有效刺激,以穩定市場預期。中國對短端利率的調整比較謹慎,同時中國實際利息成本在主要經濟體中較高,無論美國降息時點和節奏如何,中國都要根據中國國情“適時降準降息”,從而給政府、企業、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帶來數十萬億量級的變化,精準擴大消費和投資支出,特別是在全球進入降息周期后,中國的貨幣政策需要進行適度寬松的調整。
中國貨幣政策已具備優化空間。美聯儲降息行為為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不僅有助于維持中美息差穩定,確保人民幣匯率相對平穩,更為國內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空間,后續我國央行可通過“降準降息”的方式繼續支持經濟復蘇。盡管短期內海外市場政策預期的變化增加了美元波動性,對人民幣造成了一定擾動,但國內一系列宏觀政策將有力推動經濟加速復蘇。加之人民幣資產估值相對較低,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國際收支有望維持平衡,進一步鞏固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基礎。短期內中美利差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但中美兩國的政策方向是“同向”的,中國貨幣政策具有優化的空間。
“適度寬松”意味著要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根據經濟增長、物價水平變化等因素適時降準降息,從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充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從結構上滿足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對資金的需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向市場傳遞穩增長的強烈信號,有利于提振信心。隨著新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和傳導機制逐漸完善,明確調控框架演進方向。新的演進方向包括優化貨幣政策調控的中間變量、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逐步將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以及健全精準適度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等。逐漸理順利率傳導機制,LPR報價與原有的中期政策利率(MLF)已經脫鉤,轉向更多參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系在逐步理順。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增強政策利率的權威性,適度收窄利率走廊寬度,給市場傳遞更加清晰的利率調控目標信號。
借助新工具,貨幣政策越來越有效調整和實施,支持資本市場新工具為歷史首創,體現央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拓展和新探索。如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有利于發揮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增強投資行為長期性和市場內在穩定性。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再貸款工具涉及股票回購增持、銀行發放貸款、央行發放再貸款等多個環節,助力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以我為主”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具前瞻性、有效性、針對性,并在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力度,超常規地進行預調,讓政策調整走在市場曲線之前,助力宏觀經濟熨平周期波動和外在沖擊,彰顯前瞻性;二是降準降息,下調政策利率并引導LPR下降,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價格上適度降低成本,增強有效性;三是運用存量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設新的工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總體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既順應了全球流動性環境的變化,也符合擴大內需、推動物價溫和回升、防范金融風險等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