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12月22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發文“質問”國電電力新疆巴州發電公司低價光伏組件招標事件,很罕見地,在一篇行業文章引用了《周易》,這篇文章還引用了亞里士多德和魯迅的“警句”,行文間滿溢著疾言與厲色。
實際上,這已是CPIA五天內第二次發聲,這一引發行業關注的“怒懟”“連懟”,起因于相關公司11月15日發布光伏組件招標公告時,設置了0.6313元/W的最高投標限價,這一限價低于CPIA當月公布的0.69元/W組件成本“底價”,后者11月17日發去《風險提示函》,但到12月中旬,該項目相繼公示中標候選人和開標結果,中標的仍是符合招標限價而低于協會成本底價的投標方。
這才出現了一個民政部批準成立、涵蓋光伏制造產業鏈95%以上業務的國家一級協會,“下場”與央企項目公司“硬剛”的罕見一幕。
而在這一事件背后,正是2024年光伏上游制造端承受著價格持續走低,企業大面積虧損,同時還面臨需求增速持續放緩的現狀與未來。因為現實愈發嚴酷,所以氛圍變得凝重,情緒來得激烈,討論更加尖銳,一些矛盾出現激化,但同時,也有一些此前被視為“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得以推動。
內卷與反內卷
如果給2024年的光伏評一個年度詞匯,“內卷”大概率會拔得頭籌。
“我們不能贏了面子輸掉褲子,把行業卷壞,把自己卷死。”“這個行業,餓死的企業是少數,膨脹死的企業可能是多數。”“當前行業面臨‘內卷’‘外堵’交織,無序內卷,低價競爭,從來沒有贏家,不可能高質量發展。”
以上涉“卷”金句分別語出硅料龍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硅片起家的一體化龍頭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電池組件龍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雖然行業也有聲音在強調“卷”能維持中國光伏的全球領先地位、推動行業技術迭代,但看看10月起行業召開的數次“自律會議”,無不著重強調反內卷、反惡性競爭,就能感受到,2024年的光伏行業或許已經來到了一個“卷無可卷”的階段。
產品價格和企業盈利狀況,仍是最直接也最具代表性的指標。
2024年年初至今,光伏硅料(取N型顆粒硅產品作樣本)市場交易均價下降了37.29%,硅片(取N型G10L硅片作樣本)價格更是直接腰斬,電池片中,P型電池價格跌超20%,N型TOPCon電池在加速占據市場的同時,價格也大跌41.49%,各類組件產品價格的跌幅也都接近30%。截至12下旬,作為終端產品(包含上游硅料、硅片、電池片等各環節價格)的組件,單晶PERC(182mm)成交均價為0.68元/W,單晶PERC(210mm)為0.69元/W,TOPCon為0.71元/W,而CPIA給出的12月組件成本價為0.692元/W,比部分品類均價還高,也比上述所有品類的最低成交價要高。
換言之,不少廠商已經在做“虧本買賣”。根據A股光伏板塊三季報來看,超六成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近八成凈利同比下滑(去年大部分光伏制造企業在三季度迎來了史上最高業績增速,隨后自四季度開始走弱),營收TOP5中4家企業陷入虧損,顯出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態勢,板塊TOP10中,除了陽光電源一家以逆變器、儲能為主的企業,其余公司營收、凈利同比均下滑。昔日營收、利潤、出貨三料王者隆基綠能,今年前三季度已經虧損了65.05億元,相較去年前三季度的盈利水平大幅下滑155.62%。
在市場、業績的重壓之下,行業也在四季度打起了“反內卷”戰役,行業頭部企業大佬多次組局、參會、發聲,從內部的閉門會到面向輿論的央視節目、媒體曝光,其中被視為主要癥結所在的仍是產能問題,相關會議、討論也最先聚焦如何控產能,進而保價格,反擊內卷式惡意競爭。
而從二季度的硅片開始,到下半年的硅料、電池片,行業控產、減產的努力在12月似已有所收獲,產業研究機構Infolink分析稱12月下旬受自律會議等因素影響,硅料、組件價格已明顯企穩,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也在調研中指出,硅料市場供需拐點已現,后市價格可期。12月24日晚,兩大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均發文宣布旗下部分產線將進行技改檢修,實現階段性減產,相關文章也均提及“致力破除‘內卷式’競爭,促進光伏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硅片環節,N型G10L等部分硅片品類也終于在年底迎來漲價。
但是,光伏行業目前卷得遠不止直接的市場價格和企業規模,在市場渠道、讓利、政策優惠、投資等各個領域,怎樣看待“卷”,對待“卷”,都是新的課題。比如企業“卷”降本增效,就會涉及到裁員問題,也可能進一步影響產品質量和安全;再比如此前行業中,往往是被認為最積極最無害的是“卷技術”,但今年以來,光伏領域“專利戰”頻發也引發了許多不同聲音,有觀點視之為知識產權意識的進步,且有利于行業創新,但也有人擔憂“專利糾紛”會演變成一種商戰手段,引發無休止、更殘酷的企業間的攻訐。
N型與鈣鈦礦
不過,至少目前看來,“卷技術”給行業帶來的希望還是多于困擾。
2024年,N型替代蔚為壯觀,從硅料領域N型顆粒硅的漸成氣候,到N型硅片的持續進步,再到N型電池片、組件快速占據市場完成終端替代,僅僅一年時間,N型產品市占率從2成左右提高到8成左右。
各大龍頭的N型產能、出貨也在快速釋放,晶科能源依靠目前占據N型主流地位的TOPCon產品,幾乎已經預定了2024年全球組件出貨“銷冠”位,而市場也將N型TOPCon先發優勢視為這次久違蟬聯的核心因素之一,根據三季報,該公司今年前三季度N型組件出貨量超過55GW,在組件出貨總量中占比約85%,已超過去年全年N型48.41GW的出貨總量。目前該公司對全年組件出貨目標的預期是90-100GW,其N型組件出貨也有可能一舉邁過80GW大關。
推動光伏N型革命的不止TOPCon一家,各類技術路線有些類似即是同志,又是對手的關系。包括偏上游的顆粒硅和棒狀硅、各尺寸硅片,尤其是終端電池組件領域的三大技術路線—TOPCon、BC和異質結(HJT)。
如前所述,包括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行業龍頭都是主流TOPCon陣營成員,HJT產能爬坡和市場占比提升速度也相對可觀,只不過擁躉中更多是二三線廠商,也有龍頭將其作為N型多元發展的一部分。而自去年以來,因隆基綠能押注而在市場中聲名最顯的BC技術路線,目前也處在產能爬坡、爭奪市場的關鍵階段,雖然艱難,但陣營也在逐步擴大。自11月“雙面BC”珠海峰會隆基綠能、愛旭股份和TCL中環三大龍頭的董事長、CEO同臺對談起,行業對“BC聯盟”愈發關注,從近期相關企業表態來看,仍堅定認為從光電轉換效率、成本下降曲線、安全性、適用性等維度來看,BC是晶硅技術的唯一未來。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還預測稱,再過不到兩年BC成本即可和TOPCon持平,再過3-4年市占率就能提升至5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隆基BC組件出貨近14GW,約占該公司總出貨25%,不過該公司今年下半年BC出貨明顯放緩,預計明年BC占比能提升到三分之一左右。
不可忽視的是,在N型替代浪潮中,企業同樣面臨著風險、挑戰。首先,各大技術路線的競爭也是“卷”的一種形式,有時為了搶占市場往往會打破研發經營建設節奏,甚至出現影響產品質量的情況;而由此引發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價格,如前文所述,今年N型產品價格“大跳水”,一方面確證了量產帶來的成本下降速度很快,但同時降至成本線的市場行情也讓企業難以從投入大量金錢、人力、資源的新技術中獲得實際收益;此外,一些N型轉型不及時、P型產能改造慢、成本大的企業,已經在市場中被落后甚至可能被淘汰,這也提示出技術革命的迅疾與激烈,很多企業也提前將目光對準了下一代技術—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鈣鈦礦。
今年以來龍頭企業,如晶科能源、隆基綠能都曾打破過鈣鈦礦領域的轉換效率記錄,專注鈣鈦礦方向的協鑫光電、光因科技等新秀企業近期也宣布了數億元的新融資成果。產學研中視鈣鈦礦為未來的聲音越來越多,年中SNEC上海光伏展上,朱共山“鈣鈦礦的起點要比晶硅的終點還高”“未來十年,鈣鈦礦都將處于黃金時代”的論斷也廣為流傳。相關時間規劃認為2026年鈣鈦礦就能實現大規模制造,2027年產能會進入爆發期,如果對比來看,不難發現,BC陣營也普遍將這一時間點視為“崛起時刻”,只能說,屆時的情況很難在今天就看清。
不過,僅就2024年來看,在光伏市場、融資、企業業績均遇冷的情況下,需要投入巨大資源和精力的鈣鈦礦,發展進程已經遇到一些阻礙,今年以來該技術路線的研發投入、GW級產線進展均不如預期,雖然市場熱度仍在,但資金的熱情似乎已有所減弱。
而且,在N型產品中沒能賺到預期盈利的大廠們,對鈣鈦礦的青睞度也可能會有所減弱。考慮到光伏技術與市場的復雜關系,未來的技術革新之路,仍充滿不確定性。
沙漏與水晶球
解決當下的問題,才能通往理想中的未來。光伏行業除了號召“自律”控產報價,持續迭代技術外,2024年也探索了更多應對困境之道,比如出海—從產品出口為主到大規模的海外建廠,即產能出海;比如光儲融合、加碼下游電站業務;或者積極開發第二增長曲線。但是,這些舉措也都無一例外遇到不少困難,比如出海方面“逆全球化”的沖擊,尤其是今年歐美愈發高壘的關稅墻、綠色壁壘;再如儲能行業同樣遭遇了“價格戰”“降價潮”,另一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氫能,市場行情和投融資也從去年的“過熱”直接到今年的“驟冷”。
行業中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歸根結底,只有迎來一場真正的“大洗牌”,才能出清過剩產能,淘汰落后企業,走出這輪周期。
今年每逢業績會、投資交流會,企業高管也都免不了回答行業何時出清的問題,到了下半年,類似話題越來越像為“大洗牌”倒計時。
“年初說年底,年中說明年,到年底又說兩三年之后了,說白了就是這輪周期遠超以往,經驗沒有用,預測會失效,誰都沒譜。”觀察到行業對出清時間的預測逐漸延后、分歧愈發加劇,一位從業者在社媒如此感慨。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沙漏,而對于企業、資金來說,這個沙漏可能是決策的參考,如果相差太大,行業又如何能做到同頻共振、共渡難關?
除了產能出清這個大問題,光伏的未來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在近期各企業、機構的未來展望中,產能、價格、需求、技術和出海、特朗普等成了關鍵詞。
產能、價格問題與行業出清直接掛鉤,中長期預測如上所述說法不一,但短期來看,春節的排產和隨之而來的節后價格表現,已經備受矚目。Infolink調研分析稱,年底硅料處于橫盤狀態,企業明年的策略變動與價格走勢將高度相關,尤其一月春節期間提前備貨或將影響行情走勢;硅片企業也正積極評估明年春節的排產策略,最需關注屯備貨規劃與春節放假安排。此外,有業內消息稱,目前行業中有部分倡導者正與頭部廠商討論推廣2025年光伏生產配額方案,將各企業產量與產能儲備和以往出貨量掛鉤,以類似石油領域OPEC的方式規劃生產,但據悉各家企業對相關計劃是否可行且合理尚有較大分歧。
出海方面,特朗普2.0即將在2025年1月20日正式拉開帷幕,此前光伏行業對關稅持續加高、美國本土市場排外傾向加重、新能源轉型整體遇阻充滿焦慮,但也有相對樂觀的聲音,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就認為,美國的光伏產業自身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考慮到就業、稅收等問題,預計不會踩“急剎車”,中國光伏企業在美投建產能仍有機會。目前我國光伏組件“五巨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均已在美建廠,其中除晶澳外,其他企業在2024年均有產能投產,2025年預計會進一步爬坡釋放,但目前拿到《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補貼的只有阿特斯和晶科的部分產能,對于這部分投資來說,補貼能否落袋仍有一定不確定性。此外,在最大海外產能基地東南亞因美國關稅、雙反政策遭遇沖擊后,中國光伏也在尋找除美國外新的產能出海落點,中東在2024年已成為“熱土”,目前協鑫、晶澳等龍頭都相繼宣布了建廠計劃,2025年這些產能出海規劃可能陸續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跟進企業也會越來越多。
在所有展望中最受關注的還是需求問題,CPIA在年底大會中認為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最終會在430-470GW之間,中國光伏裝機預計在230-260GW之間,這一數字比該機構年初預測上浮了40-50GW,同比增速預計為10.3%-20.5%(全球)和3.5%-11.2%,對比來看,去年全球裝機增速約為70%,國內更是接近150%,差距可謂懸殊。
而對于2025年,雖然歐洲光伏產業協會此前曾作出增速超30%的樂觀預測,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到了年底,更多機構的預測都偏悲觀,集邦新能源近日表示,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增速降至6%左右,并且這種降速還將持續。彭博新能源財經也認為,2025-2030年期間光伏新增裝機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預計會降至5%的水平。此前國網研究院還在報告中給出了有關國內需求的更悲觀預期,認為2025年國內裝機可能同比下滑15-20%。不過,就如同產能出清時間表一樣,關于需求端的裝機預測同樣眾說紛紜,隆基綠能在近期投資者交流會上也給出了國內裝機預測,數字同樣是15-20%,但方向并非下滑而是同比增長。CPIA此前也提示,近年來(包括裝機速度大幅下滑的2024年)每年的前瞻預測增速最終都被證明是落后于實際增速的,光伏仍有強大的增長潛力和動力。
在窺視未來的水晶球上,還有太多模糊地帶,光伏的2025年,或說這輪長周期最動蕩的時刻,也將在這團迷霧中開場。(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