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付樂 冉學東 北京報道
近日,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布了2023年度報告。整體來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表現最為亮眼。
在營收方面,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均破百億元;在凈利潤方面,寧銀消費金融和小米消費金融,分別同比增長676.92%、600%,開業僅半年的建信消費金融出現虧損。
與此同時,行業也呈現出頭部機構增速放緩,自營比重增加等趨勢。
4月26日,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頭部機構增速放緩在預期之中,一來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小貸公司、銀行等機構都在加速向零售數字化轉型。二來腰部機構有了更好的資本加持后,也在努力擴張,且行業經歷了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已到達平臺期。
“銀行系”業績亮眼
2023年,凈利潤最高的分別為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具體來看,招聯消費金融已連續多年奪冠,凈利潤突破30億元;興業消費金融躋身前三名,凈利潤為20.72億元;馬上消費金融蟬聯季軍,凈利潤為19.82億元。
上述部分公司在2023年均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其中,招聯消費金融實現收入196.02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36.00億元,同比增長8.14%。馬上消費金融營業收入為157.95億元,同比增長15.69%;凈利潤19.82億元,同比增長10.85%。
而興業消費金融則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其在2023年末的資產總額為869.31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2.30億元,同比增長11.02%;凈利潤20.72億元,同比增長為-16.89%。
同為“銀行系”的中郵消費金融,也保持了營收、凈利潤以及總資產等主要業績指標的增長。截至2023年,中郵消費金融凈利潤5.22億元,同比增長17.80%;營收69.52億元,同比增長18.80%;總資產582.22億元,同比增長17.49%。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有兩匹黑馬出現,分別是寧銀消費金融和小米消費金融,凈利潤都出現了巨大增幅。
其中,寧銀消費金融實現凈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676.92%;總資產456.71億元,同比增長約461%;貸款余額達到421億元,同比增長486%。產品方面,寧銀消費金融打造自營產品“惠您貸”,主要服務于新市民群體。
目前,距離寧波銀行接手寧銀消費金融僅不到兩年半的時間。“寧銀消費金融高速增長背后是股權變動后又得到了銀行股東的扶持,進入穩定的業務增長期。”王蓬博表示,新的控股股東資金和場景實力都更加優質,資金成本比較低且有風控基礎。
另外,小米消費金融去年也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渝農商行業績顯示,2023年小米消費金融實現凈利潤0.76億元,較上年增加約600%。不過,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小米消費金融凈利潤尚處低位。
建信消費金融則是目前唯一一家披露凈利潤虧損的消費金融機構。不過,2023年是其成立首年,建信消費金融的實際經營時間也只有6個月。建信消費金融2023年全年凈虧損0.65億元,上半年凈虧損0.02億元。注冊資本方面,目前,建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為72億元,位列消費金融行業第三,僅次于螞蟻消費金融的230億元以及招聯消費金融的100億元。
從年報數據來看,消費金融機構在營收、凈利等多個維度出現分化,其中“銀行系”表現最為亮眼。
究其原因,一方面消費金融機構無法直接面向公共吸收存款,因此資金成本直接影響了其盈利能力。銀行系機構普遍資金成本較低,由于母行具有較穩定的資金來源,如存款、同業拆借等,可以為消金機構提供低利率融資,發揮成本優勢,提升盈利能力。不過,機構的具體成本也受母行支持力度、市場利率變動、外部融資占比等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能夠分享母行的銷售渠道、客戶資源等,與母行產品產生聯動。例如,將消費金融產品嵌入母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界面,也可與銀行零售業務互補,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此外,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效率直接影響其營收轉化。2023年,消費金融行業把大模型應用于內部流程優化、營銷、客服等環節,進一步降本增效。去年8月,馬上消費金融推出金融大模型“天鏡”,其營銷效果提升了30%以上,在企業知識庫的應用中,知識產出效率提升了150%,提高了營銷物料的生產效率。11月,招聯消費金融發布大模型“招聯智鹿”,該模型能夠實時監控業務風險,發現潛在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降低了風險發生率。
增長放緩、重視自營
值得注意的是,頭部消費金融機構雖保持了增長態勢,但其增速都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招聯消費金融2021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而2022年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均降至個位數,凈利潤同比增速從2021年的83.6%下滑至2023年的8.14%。興業消費金融增長幅度也明顯低于其過去幾年,其2023年的凈利潤雖位于行業頭部,但同比增速轉負。2023年,馬上消費金融凈利潤同樣呈現出放緩之勢。
增速雖有放緩,不過當前頭部機構對自主獲客重視度開始提高,紛紛開啟精細化運營策略。
今年3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管理辦法》明確,“擔保增信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全部貸款余額的50%”。
此舉對消費金融公司依賴外部擔保進行風險分散的程度進行了量化限制,促使消費金融公司加強自身風控體系建設,自主獲客能力,減少對外部渠道的依賴。可以說,自主獲客能力正逐漸成為衡量消費金融公司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頭部機構中,招聯消費金融擁有“好期貸”和“信用付”兩大產品體系。今年4月25日,中誠信國際發布的信用評級報告顯示,獲客渠道方面,招聯消費金融主要通過自營獲客、股東協同和第三方合作開展業務,獲客來源主要為線上渠道。自營獲客方面,主要通過招聯消費金融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招聯商城等自有入口進行獲客,另外還拓展信息流廣告、應用市場等付費模式獲取流量。
興業消費金融核心產品體系為“興才計劃”、“立業計劃”和“家庭消費貸”。4月18日發布的評級報告顯示,其獲客來源包括線下和線上兩類渠道,加大了自營互聯網貸款業務占比。其主要產品“家庭消費貸”展業模式主要為線下推廣,由直銷團隊采用“上門收件、親核親訪”的模式。截至2023年6月末,其線下業務貸款余額為613.55億元,在總貸款余額中的占比為75.51%。
馬上消費金融以線上自營獲客渠道為主,其自營渠道獲客貸款占比近年來逐步上升。2023年6月末該占比為71.14%,其自主獲客渠道除了自有APP、小程序、公眾號、服務號等,還通過與外部流量平臺合作來自主獲客,比如在騰訊、頭條、蘋果、安卓、百度、快手等相關互聯網平臺通過信息流投放的方式獲得自營客戶。
從獲客渠道來看,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依賴于第三方平臺推薦獲客,而頭部機構往往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客戶資源,具備一定自主獲客能力。加大自營獲客比重,一方面減少了對第三方平臺的依賴,節省了導流費等,從而降低整體獲客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確保數據采集、使用、存儲的合規性。
責任編輯:尉旖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