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晉暉
[ 個人養老金試點一年,超過5000萬人開立賬戶,但實際繳費人數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平均繳費金額僅為2000余元,繳費人群中滿額12000元的人群占比較低。 ]
在36城試點取得先行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將于今年內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以夯實居民長期養老財富儲備,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作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25日正式落地實施以來,參加人數突破5000萬人,遠遠超過了已實施近20年的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覆蓋人數,但在試點中也出現了繳存人員占比低、繳存金額偏低等問題。
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任務單之中。第一財經采訪的金融機構和業內專家均表示,下一步個人養老金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之前,需針對試點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比如完善稅優政策、提高稅前抵扣標準、規范開戶、優化產品供給和提取條件,以及建立二、三支柱之間的對接機制等。
人均繳存僅2000多元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年繳費上限為12000元。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36城個人養老金試點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超過5000萬,個人養老金產品超過700款,繳存金額約280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對第一財經表示,個人養老金在試點地區覆蓋面達到了四分之一,但主要是靠機構營銷而來的,開戶數比較多,繳存的較少,實際投資的更少,平均每人繳存金額只有2000多元,距離12000元的上限還有很大差距。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認為,目前養老金融發展面臨的突出挑戰是參與率有待提升。個人養老金試點一年,超過5000萬人開立賬戶,但實際繳費人數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平均繳費金額僅為2000余元,繳費人群中滿額12000元的人群占比較低。由于制度設計存在提升空間,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潛力未充分釋放。
去年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下稱“報告”)顯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年來出現了“三高”和“三低”現象。
“三高”指在個人養老金參加人中,為獲得開戶行提供的“權益獎勵”(獎券)而開立個人賬戶的人數比例較高;開戶以后立即申請銷戶并打算再轉到其他銀行開戶以獲取二次“權益獎勵”的人數比例較高;賬戶資金繳存之后立即申請“退款”,遭拒后提出投訴甚至對簿公堂的人數比例較高。
“三低”是指,一是相對于開戶人數而言,實際繳存人數比例過低;二是相對于稅優政策規定的繳存額上限來說,實際繳存金額比例太低;三是對于繳存額來說,實際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低。
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養老”)總裁薛振斌表示,個人養老金作為一項新的制度,從2022年底正式啟動到現在不到一年半,整體來看是不錯的。但還需要時間讓大家了解和發展,從繳存情況來看,個人養老金賬戶繳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80%的客戶只了解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項國家政策,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專門的一個賬戶,但對賬戶怎么運作、怎么存取了解不多,這時候需要專業機構給予指導。”薛振斌說。
制度吸引力有待提升
房連泉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過程中出現的“開戶熱、繳存冷、投資冷”的現象反映出制度設計上仍然有待進一步優化,吸引力有待提高。
“比如只有交稅群體才能得到實惠,這個群體的規模也就6000多萬人,對于大部分收入不高的群體,個人養老金是沒有什么吸引力的。”房連泉說,這幾年資本市場也不太好,投資后出現虧損,也降低了制度的吸引力。
上述報告稱,根據萬得數據,個人養老金試點一年間,全市場的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九成破凈值,最高跌幅為17.8%,平均收益率為-4.47%。資本市場波動導致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投資收益虧損的現狀,對剛剛落地扎根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及其開立個人賬戶的投資人來說,無疑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房連泉還表示,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品種很多,但存在同質化的傾向,與普通投資產品相比,還沒有顯示出它的優勢來,對參保人的吸引力也不足。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等服務。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推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
薛振斌表示,在參與個人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設中,泰康養老也在摸索一條撬動更多“職場人”參與的道路,開發了具備“稅優+穩健復利”杠桿優勢的產品,并專門成立了個人養老金部。同時,積極了解企業及職工需求,分析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的障礙,依靠過往在二支柱上的建設經驗,打造三支柱的服務模式,加速推動企事業單位職工第三支柱的體系建設。
從實踐數據來看,泰康養老個人養老金業務人均繳存金額1.02萬元,53%的參與者按1.2萬元繳納,繳費期限10年及以上的占比80%,建立了長期的養老資金池。
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作用
薛振斌近日在2024年(第六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我國應對老齡化、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從實踐來看,提高職工對制度的知曉率和降低產品選擇的專業門檻,這兩點對于發展個人養老金至關重要,下一步可借鑒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企事業為主進行推動的經驗,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撬動更多“職場人”參與到個人養老金中來。
薛振斌認為,在服務模式上,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是提高個人養老金制度覆蓋面和參與率的一種有效措施,因為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就是以企事業為主進行組織和推動的,個人養老金雖然企業不需要繳費,但通過它們可以大幅提高推廣的效率。
《2022年中國社保金融發展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八成的人傾向于讓單位組織推廣個人養老金。
“人社部門也愿意到多行業和企事業單位去宣傳推廣,我們金融機構會積極助力政府,從而實現國家、政府、個人的三方共贏。”薛振斌說。
比如,第三支柱建設可采用“類受托”的模式,在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原則基礎上加上“單位組織”,企業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建立統一的企業個人養老金平臺,增強企業員工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知曉度和政策制度的獲得感,助力提升個人養老金覆蓋率。
房連泉也建議,應打通養老保險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鼓勵企業通過人力部門或是工會為職工統一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企業可以不用繳費,有條件的可以適當補貼,這樣企業不需要建立成本更高的年金計劃,也可以鼓勵員工為養老做一些儲備,尤其對于平臺企業的靈活人員來說,這是更合適提高養老保障的一種方式。
朱俊生認為,下一步應建立二、三支柱之間的對接機制。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增強,工作變動日益頻繁。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成為重要形式。在此情形下,可將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與個人養老金打通,實現賬戶轉移、稅收優惠政策、投資管理方面的銜接。
責任編輯:王許寧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