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3月份信貸總量好轉,但結構仍不佳,主要拉動項依然是企業短貸和票據融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布3月份金融數據。市場普遍認為,3月份新增貸款、社融等金融數據總量超預期增長,體現了金融靠前發力支持穩增長。不過,信貸結構的改善并不明顯,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仍相對偏弱。
中銀證券研報也認為,3月份貸款數據總量回暖,但結構偏弱:居民中長期貸款恢復正增長,但仍呈現同比少增態勢,受疫情反復影響,居民短期、中長期貸款都較為疲弱,后續仍需重點關注房地產銷售情況;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148億元,雖比2月份同比少增的情況略好,但增幅并不大,表明實體經濟中長期融資需求仍偏弱。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面臨著不同的矛盾。對于企業部門而言,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需求缺乏,對此,政策著力點應放在需求刺激上。而對于居民部門而言,疫情反復對居民信貸的影響十分顯著。
在此情況下,貨幣政策應如何發力?明明表示,受疫情反復影響,金融數據難言企穩。4月6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后續保持貨幣政策寬松仍很有必要。
張瑜認為,當前穩增長政策和貨幣寬松政策應同時發力,在此背景下,運用各項政策工具的窗口期略有不同。
“對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言,當前降息與否仍需進一步觀察;而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以及央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的手段,寬松態勢下降準的概率將越來越高;為改善居民部門現金流,5年期以上LPR仍有調降的必要性。”張瑜如是說。
東北證券研報則認為,貨幣政策方面,寬貨幣基調將延續。在中美經濟及貨幣政策錯位期間,相較于政策利率的調降,降準或為貨幣政策的主要抓手。而若降準落地,銀行負債成本將得到進一步壓降,1年期LPR利率或將通過壓縮加點的方式下調,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振投資需求和市場信心。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