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兩會”前奏音:中國經濟今年 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
作者: 祝嫣然 繆琦 郭晉暉
2022年全國“兩會時間”開啟。根據計劃,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分別將于3月4日、3月5日開幕。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3日舉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就宏觀經濟、外貿外資、就業養老、疫情防控等熱點話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郭衛民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今年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作的部署落實到位,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我國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形勢的多重考驗,2021年我國經濟運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GDP比上年增長8.1%,經濟總量超過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了1.2萬美元。
郭衛民說,委員們認為,這表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同時也要看到,今年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近段時間從需求到供給,涵蓋外貿、工業經濟、服務業等方面一系列穩定經濟的政策密集推出,各地“新基建”、民生、環保等領域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可以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和國內下行壓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通脹總體穩定,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
就疫情防控,郭衛民表示,要密切關注、研判國內外疫情形勢的發展,加強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努力以更高的水平、更小的社會成本來控制住疫情,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郭衛民稱,針對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委員們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有委員建議,要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有效拓展國內需求,形成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要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包括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要十分注重各種政策出臺的統籌和解讀,及時研判風險,化解公眾疑慮,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郭衛民提到,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全國政協協商議政的一個重要議題。目前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還存在瓶頸問題,影響到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刻不容緩。
郭衛民介紹,去年針對如何有效解決科技創新中的重點難點,委員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包括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在配置創新資源中的關系、要加強對年輕科技人才的扶植培養、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等。一些意見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吸收和采納,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被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其中,基礎研究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也進一步加大投入。國家統計局2月28日公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與GDP之比為2.4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696億元。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第一財經表示,為逐步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應加快技術攻關和創新步伐,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堅持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高效運用金融政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激發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千萬高校畢業生是就業重中之重
作為民生之本的就業,是每年兩會關注度非常高的領域。
委員們認為,今年就業壓力確實較大。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面臨就業總量大、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就業目標任務圓滿完成。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目標任務。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近日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就業的基礎仍然穩固,就業形勢將繼續保持總體穩定。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突出,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高校畢業生是今年就業的重中之重。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畢業生突破千萬人,但是從這個年齡的絕對數量上,就業市場對95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還是求大于供。大學生的就業難點在于就業質量有待提高。
郭衛民表示,圍繞如何穩定和促進就業,政協委員們提出,要特別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人群這些重點群體,建議要加強精準幫扶,采取一些精準措施。對高校畢業生要拓寬就業渠道,同時合理引導預期,幫助他們實現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
在發布會上,郭衛民表示,去年我國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外貿進出口規模創下了歷史新高,突破了6萬億美元的關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但在協商履職過程中,委員們認為今年外貿領域確實存在著很多不確定、不穩定性的因素,外貿面臨很大的壓力。
在3月1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從需求收縮來看,全球疫情還在起伏反復,復蘇的勢頭不穩,外需市場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從供給沖擊來看,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供給仍然沒有恢復,供應鏈的瓶頸短期內預計也難以得到緩解。從預期轉弱來看,缺柜、缺工等問題持續困擾外貿企業,原材料價格、運價成本還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特別是一些中小外貿企業,有的盈利并不是很樂觀,也影響了它們接單的信心。
郭衛民提出,我國外貿產業基礎雄厚,具有強大的韌性,因此,今年外貿運行有望保持在合理區間。針對一些突出的問題,委員們建議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強外貿的主體,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推進內外貿一體化,進一步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等。
作為驅動外貿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發展迅猛,帶動力強。
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增長15%。自2017年以來,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目前,我國海外倉的數量也已超過2000個,總面積超1600萬平方米。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表示,跨境電商將和一般貿易以及加工貿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一般貿易繼續占據半壁江山的同時,跨境貿易和加工貿易的比重會越來越接近。我國還要加大支持力度,讓跨境電商發展得更好。
今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27個城市和地區新設跨境電商綜試區。截至目前,全國共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132個,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實現廣東、江蘇、浙江等外貿大省和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全覆蓋。
王文濤在3月1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新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已正式實施,清單商品進一步增加,類別更加豐富。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支持海外倉發展,建設完善海外倉網絡,推進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發展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貿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還將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一批全球貿易數字化的領航區,同時發展綠色貿易。
責任編輯:戚琦琦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