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2022年中國通脹壓力幾何
作者:譚小芬 張洺豪
2021年我國通脹水平整體處于上行,但CPI和PPI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PPI上行并未驅動CPI同步上行,PPI-CPI剪刀差持續擴張。一方面,PPI由于受全球經濟復蘇、供應鏈中斷以及大宗商品供給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快速上升,2021年12月PPI同比增速10.3%;另一方面,CPI由于相比較于2020年同期基數較高,國內終端需求較為溫和,2021年12月,CPI同比增速為1.5%,表明上游成本上升沒有伴隨著終端需求提升,造成CPI和PPI剪刀差持續拉大。
預計2022年二者剪刀將出現收斂,PPI將較快下行,CPI整體溫和上行。
2021年CPI整體較為溫和
2021年我國PPI呈現出大幅上漲之勢,1月份PPI同比由負轉正,之后出現加速上升,5月份至7月份漲幅保持平穩,8月份漲幅繼續擴大,12月份有所回落。PPI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經濟復蘇與通脹預期增強,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供給短缺,加之各地減排導致的國內煤炭、鋼鐵價格上漲。
第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國內PPI。供給沖擊是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而疫情反復、地緣沖突等風險因素導致的港口擁堵和集裝箱短缺問題,降低了全球供應鏈效率。2021年初由于海外寬松政策帶來美元貶值和經濟復蘇,加上海外疫情沖擊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推升了PPI。一方面,受疫情的影響,部分產業產量下降,其中大宗商品、原材料、芯片受影響較為明顯。另一方面,各國在應對疫情時所采取的不同程度的封鎖措施對國際運力產生顯著影響,導致港口貨物積壓。國際大宗商品的供給下降,同時由于疫苗接種比率的提高,全球經濟復蘇導致對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供求缺口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自去年3月份以來,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航運運價也先升后降,構成了影響供給端的重要因素,帶動PPI的大幅上行。
第二,各地減排導致的國內鋼鐵價格上漲,以及國內煤炭產量下降、進口限制、全球煤價飆升以及非化石燃料能源表現不佳等因素造成了煤炭短缺和煤價上升。2021年在國內能耗政策以及進口不足的影響下,煤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以煤炭為主導的國內大宗商品成為推動PPI上行的主要動能。之后國內雙控政策開始調整,執行政策更加合理、保供穩價政策陸續出臺以及基建、地產投資等弱于預期,導致PPI環比和同比增速均趨于下行。
盡管PPI出現飆升,但是由于上游投入品在最終消費品生產商購買的材料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同時私人消費仍然相對疲弱,所以PPI上升向CPI的傳導較為緩慢,2021年CPI整體較為溫和。
首先,豬肉價格回落拖累CPI指數。在生豬供給增加的背景下,2021年豬肉價格呈現出同比增速下行,豬肉價格由年初每斤30.45元跌落到最低15.01元,之后出現了小幅回升。豬肉價格下跌主要原因在于國內豬肉供給的增加。一方面前期擴大產能效果陸續顯現,國家增加豬肉供給措施落地;另一方面豬養殖戶出欄積極性提高,生豬供應量短期增加。食品在中國CPI籃子中占比高達30%,而豬肉在食品籃子中所占的比重接近10%,豬肉價格增速的波動對CPI增速有很大影響。
其次,由于消費復蘇持續滯后,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在2021年下半年明顯放緩,使國內CPI通脹壓力保持在低位。由于受到疫情影響,我國非食品項中,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衣著及生活用品及服務等項目增長率全部低于疫情前,從而導致服務類CPI一直在低位徘徊。需求端恢復較弱,核心CPI始終處于1%以下水平。
影響通脹的長短期因素
從短期來看,影響通脹的因素包括:一是疫情的反復可能會對今年的通脹情況產生影響。雖然目前來看疫情狀況整體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狀況依舊嚴峻。一旦疫情出現反復,可能對通貨膨脹的走勢產生影響。二是全球原油供給能否如期增加還是未知數。從供給側來看,雖然OPEC+和美國等宣布將逐步恢復原油供給,但2022年的冷冬可能導致原油供給增速緩慢。而從原油的需求側來看,2022年經濟的向好會導致對原油的需求上漲,因此油價大幅回落的概率也不大。
從長期視角來看,也存在一些推升通脹的因素。第一,能源結構改變帶來的通脹壓力。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促進能源電力系統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低碳燃料轉化以及應用負排放技術是基本路徑。而實現發展的新范式將會進一步抬升企業的生產成本,環保和減排的成本將進入企業的預算約束中。此外,“碳達峰”“碳中和”的深層次問題是能源問題,面對減排要求,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無疑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導方向。國際能源署認為低碳排放技術的實現將比基于化石燃料的技術需要更多的金屬,例如銅、鎳、鋰和鈷等。而這些金屬的短期供給彈性較低,這些金屬需求的上升會推動金屬價格的上升,進而推動生產成本的上升。
第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導致勞動力成本提高,進而推動通脹的上行。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我國人口現狀目前呈現出四個特征,分別是總量上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低生育率程度增加以及生育率和育齡人口下降。在人口總量方面,我國人口總量較高但是增速下降較為明顯。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占比17.95%;15~59歲人口占比63.35%;60歲以上人口占比18.70%,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比13.5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35%,15~59歲的人口比重下降6.79%,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可以看出,作為全球制造業勞動力的提供者,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退。勞動力供給減少會導致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而由于勞工議價能力的增強,會推動工資水平的上漲,進而通脹水平會相應調整。
今年通脹大概率回落
展望2022年,通貨膨脹大概率出現回落,CPI和PPI剪刀差會出現收斂。
1.2022年PPI預計出現回落。
根據OPEC+成員國會議,原油將逐步增產,原油供給將增加。美國新鉆井數出現明顯回升,在高油價的刺激下美國原油產量也將逐步復蘇。大宗商品供不應求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而且在高基數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增速將出現快速回落的趨勢。由于全球供應鏈環環相扣,整個鏈條依賴于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目前全球經濟主要的問題在于,缺疫苗、缺原料、缺貨柜、缺工人和缺芯片,既涉及生產環節,也涉及運輸環節。這也意味著突破供應鏈瓶頸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好轉,供應鏈問題已經出現了邊際改善的跡象,2022年大概率能逐步得到緩解和修復,大宗商品的生產和運輸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有利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
從國內工業品的供給來看,2021年10月19日和11月2日,韓正副總理先后在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網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多渠道增加電煤和天然氣供給,要盡快把煤電企業發電能力恢復到正常水平”。隨著“保供穩價”政策的落實,大宗商品漲價得到控制。去年10月以來,煤炭產量大幅增加,扭轉了煤炭市場嚴重短缺的局面。而由于下游需求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損失,可能未來難以維持疫情后恢復期的高增長水平,供需矛盾將得到緩和。此外,油價在2021年上半年上漲幅度高達44%,形成了一個高基數。在高基數的水平下,增速大概率會出現回落。因此預測2022年PPI將會出現較快的下行。
2.2022年CPI預計總體上升,但上漲幅度不大。
根據農業部數據,能繁母豬數量從去年7月份開始環比減少,這意味著未來豬肉供給將減少,豬價有望觸底反升,豬價的上行將成為CPI上行的最大推動。此外,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多個消費品公司進行了提價,且提價商品大多集中在食品類,如海天味業、恰恰食品等,這也將成為推動CPI上行的一大因素。
從需求端來看,結合目前疫情發展的情況,今年暴發大規模疫情的概率不大,疫情形勢將好于去年,消費需求能得到改善,有助于CPI的上行。此外,國家政策穩增長基調下,2022年有望提升經濟增速以及服務業需求,居民收入增速水平保持穩定,有利于消費的復蘇。
不過,CPI大概率不會出現大幅上行的情況,總體仍將溫和。原因在于,一方面,新一輪豬周期豬價很難像去年那樣發生大幅度上漲的情況。另一方面,我國消費品和服務的供給較為充足,整體供需情況仍基本處于均衡狀態。
(譚小芬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洺豪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管理項目“匯率市場變化、跨境資本流動與金融風險防范”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