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證監會召開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排定新年七大工作重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滿樂報道
證監會2022年工作細節排定。
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把穩增長、防風險放到突出位置,繼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會議認為,當前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更加積極的結構性變化,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全系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發展自信,牢牢把握工作主動。要統籌好“穩”與“進”,突出市場穩、政策穩、預期穩,努力在改革、開放和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上體現“進”;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持續鞏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成效,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統籌好當前和長遠,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努力做好當下正在做的事,同時強化對資本市場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思考,進一步打基礎、利長遠;要統籌好全局與細節,自覺從經濟社會全局出發研究問題、謀劃工作,高度重視政策措施執行的細節,辦一件、成一件。
來看證監會2022年工作七大方向:
一是堅持穩字當頭,切實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宏觀研判和政策協調,健全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穩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投融資總體平衡和協同發展。健全資本市場預期引導機制,為市場平穩運行營造良好環境。
解讀: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即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對此,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表示,將把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準定位,科學把握“穩”與“進”的關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實現“三穩三進”,為穩定宏觀經濟積極貢獻力量。
這其中既包括了穩市場、穩政策和穩預期,在穩中求“進”的方面也彰顯出證監會在改革、對外開放、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大戰略。
二是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堅持注冊制改革“三原則”,下足“繡花”功夫做實做細思想、業務、廉政各項準備。進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這個重中之重,加快推進發行監管轉型,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增強各方合力,推動形成有利于全面實行注冊制的良好市場生態,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同時,統籌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同步推進基礎制度改革和證監會系統自身建設,將資本市場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解讀:此前,針對資本市場2022年的改革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將“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實際上,“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首次被納入頂層設計是在“十四五”規劃中。此前,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注冊制內容僅表述為“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而“十四五”開局第二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也使得不少市場人士預測,注冊制改革有望提速。
而在全面注冊制改革推進的過程中,中介機構的責任也在被一再壓實。此前易會滿就曾再三重申,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審核要求,必須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期間,更要督促中介機構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統籌一二級市場的適度平衡。
三是突出“穩增長”,不斷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積極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找準資本市場定位和發力點,研究出臺更多有利于穩增長、穩預期的政策措施。繼續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堅守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建設好創業板,辦好北京證券交易所,規范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推動拓寬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范圍。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做優做強,繼續穩妥推動風險類公司出清,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
解讀:11月15日,國內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北交所的設立對于進一步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也是北交所發展的應有之義。
實際中在此前科創板、創業板的注冊制試點過程中,已體現出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硬科技”企業的特征。以科創板為例,據上交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合計金額達376.68億元,同比增長40%,投入金額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剔除采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公司后,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3%,居A股各板塊之首。其中,集成電路、醫藥制造、軟件等行業研發投入占比居前,華潤微、君實生物等15家公司研發投入在5億元以上,金山辦公、微芯生物等52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0%。
四是統籌開放和安全,堅定不移推進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市場、機構和產品高水平雙向開放,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創造條件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更大進展,加快推進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政策落地,繼續堅定、有序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持續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
解讀:2021年12月24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簡稱《管理規定》)及配套管理辦法細則。這也是證監會首次明確協議控制(VIE)架構合法化,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備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同時,也提出涉及外商投資和網絡安全的企業境外上市,需經安全審查方可備案。
“國家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方向不會改變,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到境外上市、用好兩種資源的態度不會改變,規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發展?!?2月24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五是促進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平穩推進重點領域風險化解處置。堅持法治思維,推動監管關口前移,與相關方面共同建立健全加強資本規范引導的制度機制,堅持對特定敏感領域融資并購活動從嚴監管,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堅持標本兼治,穩妥化解債券違約風險,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債券違約處置機制。穩步推進私募基金風險分類整治。深入開展“偽私募”“偽金交所”整治,加強分工協作,消除監管真空。
六是深化放管結合,加快推進監管轉型。適應注冊制等重大改革帶來的深刻變化,堅持問題導向,加快公司監管、機構監管、稽查處罰全方位職能轉變,科學把握“放”與“管”的平衡,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突出扶優限劣鮮明導向,大力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改進監管服務,提高資本市場治理效能。
七是持續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供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期貨和衍生品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等立法。系統梳理監管法規,化繁為簡,提升體系性和透明度。發揮好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等機制作用,強化行刑銜接,進一步增強執法震懾。扎實推進代表人訴訟常態化開展,持續完善投保制度體系。
解讀:2020年3月,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就在確立證券發行注冊制度的同時,引入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和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今年11月12日,廣州中院一審判決,康美藥業及相關責任人賠償5.2萬名投資者24.59億元,標志著我國資本市場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成功落地實施。該案宣告了虛假陳述、欺詐發行違法成本過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彌補了我國證券民事賠償救濟乏力的基礎制度短板,與行政、刑事責任機制形成立體化的制度合力,大幅提高了違法成本,為全面推行注冊制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責任編輯:陳志杰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