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之王”招行“踩雷”華夏幸福始末

“零售之王”招行“踩雷”華夏幸福始末
2021年09月07日 14:08 商學院

  “零售之王”招行“踩雷”華夏幸福始末

  “零售之王”招商銀行踩雷華夏幸福,代銷大業信托5億產品違約,這背后,私行客戶和家族信托成了“韭菜”。

  文|呂笑顏 石丹

  華夏幸福(600340.SH)債務余波未平,就連“零售之王”招商銀行(600036.SH)也被“拖下水”。日前,由招商銀行代銷的一只集合信托計劃已出現實質性違約,也是該行代銷的信托首次面向自然人違約。此事再次引發市場對信托行業風險處置的討論及打破剛兌的關注。

  

  2021年8月16日,大業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業信托”)與招商銀行分別發布公告,回應招商銀行代銷的大業信托·君睿15號(九通基業)(以下簡稱“君睿15號”)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出現實質性違約事件。

  大業信托公開表示,將跟進與該項目相關的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以下簡稱“華夏幸福債委會”)相關信息,推進相關工作;招商銀行則表示將督促主動管理方大業信托妥善解決信托利益的分配問題。招商銀行回應稱,公司將從維護本公司客戶利益角度出發,督促主動管理方大業信托妥善解決信托利益的分配問題。

  《商學院》記者就相關問題向招商銀行、大業信托發去采訪函,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大業信托頻繁踩雷房地產項目

  8月16日,大業信托在官網上公告表示:根據本信托計劃受益人大會第一次會議投票表決結果,公司已代表本信托計劃加入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截至公告日,債委會尚未公布華夏幸福整體風險化解方案。后續公司將從維護本信托計劃受益人利益角度出發,積極履行受托人職責,跟進債委會相關信息,推進相關工作,并根據法律法規和信托文件約定及時將最新進展情況予以公告。

  

  從大業信托官網來看,大業信托·君睿15號(九通基業)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于2020年8月成立后,該公司在當年9月、12月和2021年3月分別發布過信托收益分配報告,今年6月無收益分配報告。

  

  根據招商銀行的公告,“君睿15號”信托計劃信托資金用于向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融資人民幣5億元。為擔保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支付義務的履行,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其實華夏幸福的債務問題在2020年三季報中就已經露出端倪。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該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債務共計940.2億元,較上年末的604億元增長55.6%;長期借款共652.1億元,較上年末的487.9億元增加33.7%;另有應付債券余額525.45億元。此外,債務攀升的同時,華夏幸福在手現金卻不斷減少。截至三季度,其在手現金為366.8億元,較2019年末減少約10%,單季度末現金短債比僅為0.39。

  

  而“君睿15號”成立的時間距華夏幸福2020年三季報發布時間僅僅兩三個月。

  

  根據2017年財報,當年華夏幸福經營性現金流為-162.28億元,同比上一年暴跌309.04%,旗下知名項目孔雀城銷路受阻的局面初步暴露。到了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扣除預收賬款后總債務余額約為2900億元,已逼近3000億元大關。

  

  在此背景之下,大業信托是否做到充分的盡職調查,是否具備合適的風控舉措呢?

  

  企查查數據顯示,大業信托現存對外投資企業,處于營業狀態的累計47家,其中多數為房地產類公司,不乏“暴雷”房企項目接盤。

  

  如上海明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明裕”),該公司原控股股東即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盛宏業”)。Wind金融終端顯示,2019年,三盛宏業相繼發生債務違約,身陷暴雷乃至破產困境,而大業信托接盤上海明裕正是在2019年5月。除此之外,大業信托也不乏與知名房企合資持有項目公司股權案例。如寧波世茂嘉年華置業,乃是大業信托與世茂集團合資持有的房地產項目公司,該公司由大業信托與世茂各自持股50%。再如湖南福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2016年福晟集團將該公司49%股權轉讓予大業信托后,至今未曾贖回。

  

  財報顯示,2019年大業信托管理的信托資產總規模為751億元,其中投資房地產行業的資產占比24.45%,位列其投資細分行業首位,數額達183.64億元。

  

  隨著“房住不炒”政策被嚴格落實,以及房企融資“三條紅線”壓頂,房地產行業成為“不良資產”劇增的主要行業之一。

  

  事實上,近幾年來,大業信托管理資產規模一路走低。2017年至2019年,大業信托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分別為1543.66億元、1100.05億元、546.01億元。在響應監管壓降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同時,其同期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也一路走底,分別為450.89億元、310.49億元、205.11億元。

  

  資產規模下降也直接影響到其業績表現,2017年至2019年,大業信托實現的營收分別為9.39億元、7.79億元、4.8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2.61%、-17.02%、-38.00%,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07億元、1.57億元、1.07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8.39%、-61.32%、-31.69%。

  

  資產質量方面,2019年,其關注類資產下降至4.88億元,不良資產規模增至10.26億元,不良資產率上升至9.89%。而2017年、2018年,大業信托的不良資產率均為0。

  

  截至2020年年底,大業信托旗下信托資產涉房資產144.55億元,仍占信托總資產24.24%。盡管不良率下降至9.06%,但不良資產卻增至約12.12億元,比2019年年末新增近2億元。

  

  招行風控引爭議

  此次“君睿15號”信托違約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面是招商銀行代銷產品,其中牽涉到銀行信用背書的因素。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信托投資人均為私人銀行的高凈值自然人客戶和家族信托客戶,也就是說,這是招商銀行代銷的信托首次面向自然人違約。

  

  8月16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表示:“本公司為大業信托·君睿15號(九通基業)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代銷機構,該信托計劃的產品發行方及主動管理人為大業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該信托計劃信托資金用于向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融資人民幣5億元。為擔保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支付義務的履行,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在回應公告中,招商銀行稱其代銷的“君睿15號”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中,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2017年財報顯示,華夏幸福2017年經營性現金流為-162.28億元,同比上一年暴跌309.04%,旗下知名項目孔雀城銷路受阻的局面初步暴露。

  

  在孔雀城無法順利回款之際,華夏幸福試圖通過異地擴張平撫周期風險,于是開啟了戰略性擴張之路。2017年被外界認為是其異地擴張的元年。擴張中的華夏幸福的債務不斷攀升。

  

  鑒于此前華夏幸福的情況,法詢金融資管研究院總經理周毅欽認為,要考慮招商銀行在代銷“君睿15號”產品時是否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是否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評級?資管研究員袁吉偉表示:“監管對代銷有合規要求,諸如項目審查、銷售規范等基本的審查要求,但是不會像信托業務盡調那么細,雖然銀行相比信托公司的責任會小些,但是項目違約銀行是有可能需要擔責的。”

  

  據了解,招商銀行代銷“君睿15號”,投資人均為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條線的高凈值自然人客戶和家族信托客戶。5億元規模的“君睿15號”主要由招行上海分行和北京分行的私人銀行自然人客戶“消化”,還有部分由招商銀行私行的家族信托承接。

  

  從招商銀行2021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其凈利潤的較快增長與財富管理業務的拓展有很大關系。

  

  招商銀行8月13日晚間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實現凈利潤611.5億元,同比增長22.82%。受基金、理財代銷等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推動,招商銀行同期財富管理手續費、傭金收入同比增幅超過33%。私人銀行客戶數量111947戶,同比增長11.97%。

  

  例如,從重點項目來看,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6.12億元,同比增長33.6%;代理基金收入67.19億元,同比增長39.75%;代銷理財收入228.74億元,同比增長32.56%。此外,由于招商基金、招銀國際等子公司基金管理費增長,招行2021年上半年資管手續費及傭金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37.6%。

  

  那么,此次代銷“君睿15號”出現實質性違約是否對該行死人銀行業務乃至財富管理的發展有所影響?對此問題,招商銀行方面并未回復記者的采訪。

  

  據了解,招商銀行于2021年3月提出,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通過大財富管理,搶占未來經營制高點。隨后,該行推出財富管理開放平臺,篩選優質基金、信托、銀行理財子公司等資管機構入駐,共同構建財富管理生態。其中,產品代銷方面,截至6月底,已有55家合作資管機構入駐其財富管理開放平臺,代銷非貨幣公募基金3413億元,同比增長32.96% 。

  

  那么,隨著更多機構入駐招商銀行的財富管理開放平臺,也將會對該行的風控提出更大的挑戰。

  

  招商銀行此前也曾公開表示,該行在“大財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挑戰。2021年3月22日的2020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行長田惠宇談到兩大挑戰:一是產品組織和創設,二是風險管理。“大財富管理”戰略中,“大客群”也是重要的一環,在開拓“長尾客戶”理財需求的同時,也意味著招商銀行將面臨更多風險管理層面的挑戰。

  

  打破剛兌大勢所趨

  當前,處于轉型中的信托行業存量風險正在加速暴露,信托產品逾期違約不再是新鮮話題。用益信托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7月,信托行業共發生134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高達572億元。其中,2021年7月共發生信托產品違約事件19起,涉及金額107.09億元。從投向領域來看,工商企業和房地產是7月違約事件高發的領域。

  

   事實上,銀行代銷與其他信托公司直銷、第三方代銷一樣,僅僅是一種銷售渠道,銀行不對項目的兌付承擔擔保責任,出現風險后仍然需要依靠信托公司化解風險和底層資產的回款。銀行代銷不意味著保本保息,銷售過程中標榜銀行背書、銀行兜底,都是不能相信的。

  

  不過,某第三方風控人士表示:“原則上銀行和信托都無責任,只要確認盡職,比如銀行履行了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信托方對于項目評估盡到了責任等。不過實操中兩者可能或多或少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根據2018年發布的“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嚴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要求,禁止資金池,防范影子銀行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但打破剛性兌付并不意味著責任全無。

  

  《信托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受托人應當遵守信托文件的規定,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處理信托事務。受托人管理信托財產,必須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

  

  另外,原銀監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業務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應當根據代銷產品的投資范圍、投資資產、投資比例和風險狀況等因素對代銷產品進行風險評級。商業銀行應當對擬代銷產品開展盡職調查,不得僅以合作機構的產品審批資料作為產品審批依據。

  

  對于已經出現逾期的信托產品,一般來說,后期信托延期、逾期項目的處置往往動輒要耗費幾年的時間。對投資者來說,還是要關注項目的風控措施,認購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09 開勒股份 301070 27.55
  • 09-09 萬事利 301066 --
  • 09-08 上海港灣 605598 13.87
  • 09-07 海鍋股份 301063 17.4
  • 09-07 紐威數控 688697 7.5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