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就業規劃強化就業優先 增加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十四五就業規劃強化就業優先 增加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2021年08月30日 02:38 第一財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十四五就業規劃強化就業優先 增加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作者: 郭晉暉

  就業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時期,我國在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的同時,也將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等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納入了政策目標之中。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努力提升就業質量,著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切實防范和有效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

  與“十三五”相比,《規劃》在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并將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納入到量化考核的預期性目標之中。

  《規劃》將“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相關內容專辟一章,要求合理增加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表示,“擴容”和“提質”是《規劃》的兩大關鍵詞,就業優先戰略與高質量就業是《規劃》的主要價值導向。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大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高質量就業作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引擎。

  強化就業優先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創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6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控制在5.2%,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勞動者總量由1.3億人增至2億人。

  《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就業領域面臨著人口結構與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勞動力供求兩側均出現較大變化,“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將成為就業領域主要矛盾。

  面對這種態勢,《規劃》要求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繼續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政策優先位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頭等大事,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和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宏觀政策取向、聚力支持就業。

  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5500萬人以上,努力實現更大規模,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規劃》的亮點之一是強調就業優先政策。《規劃》特別強調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并持續強化,并通過強化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

  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城鎮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要繼續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政策優先位置,強化財政、貨幣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促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發展,推動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多渠道促進靈活就業。

  《規劃》提出,持續促進消費、增加有效投資拉動就業,通過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制定實施宏觀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對就業的影響,提升重大政策規劃、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生產力布局對就業的促進作用。

  姚凱表示,《規劃》著重強調通過全面增強就業吸納能力和培育持續有力的就業新動能從根本上促進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就業吸納能力方面要通過完善宏觀經濟調控,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擴大內需,通過產業升級、產業優化和產業政策促進高質量就業。

  增加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姚凱認為,就業優先戰略與高質量就業是《規劃》的主要價值導向,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落腳點在于實現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的生活,《規劃》增加了勞動者的獲得感,強調就業公平,保護勞動者權益。

  就業質量穩步提升,是《規劃》提出的到2025年要實現的五大主要目標之一,具體的內容是: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勞動權益保障進一步加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更多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

  《規劃》將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勞動報酬占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等列入了“十四五”時期就業主要目標之中,并要求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從2019年52.1%穩步提高。

  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的相關研究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在初次分配過程中,國民收入中勞動報酬份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趨勢,特別在1998~2007年的十年間,勞動報酬份額從53%下降到不足40%。從2007年至2012年,勞動報酬份額從39%回升到46%,仍明顯低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在勞動報酬份額偏低的情況下,政府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會遇到更大的挑戰。

  《規劃》6次提到了“勞動報酬”一詞,這個詞在“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中并沒有出現過。在《規劃》的第八部分“優化勞動者就業環境,提升勞動者收入和權益保障水平”中提出,合理增加勞動報酬。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實現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基本同步提高。

  制造業是我國就業的主渠道之一,但一直以來制造業都存在勞動條件不好、工資水平不高的情況,制造業崗位對勞動者的吸引力不足,“招工難”已經成為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對第一財經表示,招工難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供求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導致勞動力總供給大幅下降。但制造業內部管理問題突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制造業對工人缺乏吸引力的首要原因是工資水平較低。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制造業工人的年平均工資為61324元,換算成月平均工資為5110元;從工資中位數來看,普工約5000元,技工約6000元。

  曾湘泉建議,增加中小制造業企業就業吸引力。具體的措施包括給予制造業企業相關的稅費減免,要求提高基層勞動者待遇配套;依據就業市場短缺程度,實施特殊工種的工資補貼;或實施制造業企業連續工資補貼;切實執行工人權益保障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支持和規范中介服務。

  《規劃》提出,促進制造業高質量就業。實施制造業降本減負行動,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提升制造業盈利能力,提高從業人員收入水平,增強制造業就業吸引力,緩解制造業“招工難”問題。

  提高靈活就業者的保障水平

  姚凱認為,《規劃》將保護勞動者權益提到一個非常重要地位的背景是,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高達2億,占到了我國城鎮就業人員的一半左右,他們的就業質量不高,流動性比較強,提高這部分的就業質量有利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對第一財經表示,促進就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發展靈活就業,讓靈活就業能夠規范化,社保應該實現對他們的全部覆蓋,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他們的獲得感,也可以降低社會風險,但當前的社保制度雖然全民參保率還不錯,但待遇的公平性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如何能夠實現全民參保的公平待遇是社保制度調整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規劃》提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破除各種不合理限制,增加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就業機會。加快落實《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的勞動權益保障制度,引導支持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提高靈活就業人員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水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31 國力股份 688103 12.04
  • 08-30 上海誼眾 688091 38.1
  • 08-30 中糧工科 301058 3.55
  • 08-30 博拓生物 688767 34.55
  • 08-30 匠心家居 301061 72.6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