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不必過于擔憂輸入性通脹壓力 來源:經濟日報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上漲。6月2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73.30美元,漲幅為0.30%;8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75.56美元,漲幅為0.49%。國際油價上升也加大了人們對輸入性通脹壓力的擔憂。
今年以來,隨著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再加上部分發達經濟體財政金融強刺激政策,美歐發達經濟體通脹上升。正如央行行長易綱近期在陸家嘴論壇上所說,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會長期持續下去,存在著巨大分歧。
國外通脹走高對我國的輸入性影響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價格。從月度數據看,今年1月至4月,我國PPI同比分別增長0.3%、1.7%、4.4%、6.8%,増勢不斷上揚。5月份,受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影響,PPI同比上漲9.0%,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創近13年新高。與之相對的是,今年以來CPI漲勢溫和。5月份CPI同比上漲1.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
對于當前的通脹態勢,市場主體存在兩方面擔憂:一是輸入性通脹壓力會否繼續推高國內PPI漲勢,進而傳導至CPI;二是若PPI向CPI的傳導不暢,是否會導致中下游制造業經營成本上升,擠壓行業效益。
具體分析,今年以來PPI快速攀升,一方面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在相當程度上是“低基數”下的“高讀數”。2020年受疫情沖擊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探影響,我國PPI有7個月處于-2%下方,2020年5月觸及低點-3.7%,今年PPI走勢因此受到較大的低基數影響。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受階段性供求錯配、全球流動性寬松以及過度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價格信號對原材料生產流通的引導作用持續釋放,大宗商品價格將逐步回歸基本面。業內專家認為,PPI在二季度可能出現全年的高點,全年將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走勢,同比漲幅在下半年將有所回落。
從PPI對CPI的傳導來看,5月份,在國際油價帶動下,非食品價格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同比上漲22.0%和24.2%,表明傳導效應已有所顯現。但總體而言,我國下游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比較充足,市場競爭較為充分,上游價格向消費品傳導有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伏波動對我國CPI走勢的影響也相應較低。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劍指”大宗商品漲價問題,要求突出重點綜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隨著政策層面釋放明確信號及相關舉措的落地,市場情緒近期已有所降溫。
就CPI自身而言,食品和服務在我國CPI構成中占比較高,且受國際因素影響相對較小。今年隨著生豬生產恢復取得超預期的積極成果,豬肉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持續下降;我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農產品自給率總體較高,蔬菜、水果價格將呈現季節性變化,這些都是CPI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物價是供求關系的綜合反映。從供求基本面來看,我國經濟整體上還處于恢復之中,主要需求指標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生產供給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的產能利用率創歷史同期新高。所以,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的大幅上漲。此外,在財政貨幣政策上,面對疫情沖擊,我國沒有采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也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大水漫灌”貨幣政策,國內總需求比較平穩,有利于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有利于物價平穩運行的因素不斷增多。作為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主要經濟體,我國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綜合研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我國PPI,但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CPI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預計全年CPI走勢前低后高,全年物價調控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