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誘惑:變局才剛剛開始?
中國銀聯與京東金融達成八項戰略合作 欲開啟支付新格局
文章導讀: 從掏現金、刷卡,到手機“掃碼付”,再到只需手機輕輕一貼,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技術就能幫你完成付款……技術的進步正在使支付變得越來越便捷、安全和人性化,未來的支付甚至可能只需要手指一摸或者眼睛一眨就能實現。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期)
從掏現金、刷卡,到手機“掃碼付”,再到只需手機輕輕一貼,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技術就能幫你完成付款……技術的進步正在使支付變得越來越便捷、安全和人性化,未來的支付甚至可能只需要手指一摸或者眼睛一眨就能實現。當然,更激動人心的是由此引發的商業格局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來得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快。兩年前我們還在討論手機到底能不能替代錢包,如今它已經滲透到了煎餅攤。
過去的2016年,不僅各種“Pay”輪番登場,也有美團等十余家互聯網公司拿到支付牌照,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2017年伊始,支付領域就爆出大新聞——京東金融牽手中國銀聯,雙方將通過八個領域的深度合作,欲“開啟支付市場的新格局”。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曾指出,“動輒千億萬億市值的任性土豪們,意欲闖入支付這樣一個微利的行業,看上的絕不是我們不到20億的利潤。”那為什么支付領域闖入這么多巨頭,它的誘惑力在哪兒呢?
支付格局已定?遠遠沒有!
1月4日,中國銀聯與京東金融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宣布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成為中國銀聯收單成員機構。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移動支付產品創新、聯名卡、大數據應用、農村金融、國際業務等八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銀聯將與京東金融共同制定銀聯品牌聯名卡產品標準,這是中國銀聯首次與非金融機構合作制定銀聯卡產品標準。華夏銀行、北京銀行、渤海銀行等12家銀行在當天首批簽約。未來,銀行作為發卡方,銀聯作為銀行卡管理方,京東金融作為技術提供方,將向更多的發卡銀行提供風險識別、客戶管理等服務。
“銀聯的龐大網絡現在被定義為中國的金融基礎設施,我們兩家一起合作,首先我們會在支付領域做出一點名堂來。”談及與京東的牽手,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很謙虛,但話語中并沒有掩飾銀聯的野心。
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則表示,“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可能發生的一些變化,而低估未來十年可能發生的一些變化。新科技對支付行業的影響,也許是所有人都難以想象到的,包括用戶的需求在變,技術在變,市場格局也在變化。所以現在整個支付市場的格局未定。”
易觀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達90419億元,環比增長20.5%。其中,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占比為50.42%,財付通(微信+QQ)則為38.12%,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了88.54%,行業繼續呈現雙寡頭局面。
“大家現在看到的移動支付格局僅僅發生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里,而且是相對于年輕的互聯網人群而言的,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在整個大支付中的占比并不高,還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許凌看來,京東入局支付并非是要去和支付寶、微信等在“小市場”里搶食,“京東的格局是去看那塊更大的市場。”他表示,過去的玩家都是繞開銀聯,而京東的選擇是擁抱銀聯。
“繞開和擁抱是不同企業的不同戰略選擇,也會形成不同的戰略格局。我們看重的不是去占領一個單獨的、份額很小的市場,而是看重支付連接金融和生活這個更大的布局。”許凌說。
支付寶方面在發給《中國經濟周刊》的回應中表示:“我們和銀聯方面一直有溝通,在共同為用戶為商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我們不排除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但據記者了解,目前加入銀聯清算網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逾120家,涵蓋了絕大部分擁有牌照第三方支付機構,但并未包括市場份額最大的支付寶。
支付背后的大文章
實際上,在京東和銀聯宣布合作之前,雙方已經在“云閃付”等新技術領域開展了一些創新嘗試。“只要手機靠近POS機,手機就會自動調出京東白條的支付界面,通過指紋或者輸入密碼就可以完成支付,不用打開任何APP或者掃描二維碼。這種支付方式的體驗更好。”許凌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支持云閃付的銀聯POS受理終端已達到1050萬臺,用戶數達2000萬。據支付寶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支持支付寶付款的口碑線下合作商戶數量是150萬家。而微信支付在2016年8月公布的合作商戶數字是80萬家。不過,兩家的用戶數量要遠遠超過云閃付,支付寶實名用戶數量高達4.5億,微信支付用戶數也超過了4個億。
NFC閃付的產業鏈條要比“掃碼付”長很多,也復雜很多,而且要求智能手機必須內置了NFC芯片,市場還需要大力度培育,用戶也需要培養。不過,機構預測,2017年NFC手機總出貨量占比將超過六成,手機指紋識別功能的搭載率將超過50%。
“支付是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的基礎和支撐,也是現代金融得以順暢發展的‘骨骼’。”艾瑞咨詢的高級分析師李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靠費率盈利的支付其實并不是暴利行業,至少對于BAT(百度、阿里、騰訊)、京東這樣體量的公司,確實談不上誘人,可是支付作為金融服務源頭和基礎,尤其是提供的用戶大數據,支付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甚至擠得“頭破血流”。比如掌握了用戶的支付數據,可以更好地為其提供消費金融產品;掌握了商戶的大數據,就可以作為供應鏈金融產品的發放依據。
“支付是金融業務的基礎設施,連接著金融服務的方方面面,也是我們為用戶提供的最直接服務,我們雙方將一起在支付、風控以及用戶服務等方面推動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讓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時為客戶提供極致安全的支付體驗。我相信在技術創新和開放的心態下,支付市場一定會發生新的變局。”陳生強說。
金融科技輸出才是終極目標
如果評選金融圈的2016年度熱詞,估計Fintech會毫無爭議地當選。Fintech,即finance + technology的縮寫,意為“金融科技”,是指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對傳統金融進行改造、革新乃至顛覆。
許凌表示,“京東做金融并不是想成為一家銀行或者一家金融機構,中國不缺銀行和金融機構。我們一直都想要變成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通過開放能力,為整個傳統金融體系服務。”雖然,京東金融之前推出了一些金融產品和服務,但是這些主要是向行業展示京東的能力,未來會逐漸轉型。
“京東金融所定義的金融科技,是成為銀行業升級轉型路上的新型服務商,‘新’表現在我們不僅僅是為銀行提供一套技術方案,同時也整合數據能力、營銷能力,以及提供業務平臺的輸出,幫助銀行打造出新的業務模式。”京東金融金融科技事業部總經理謝錦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謝錦生看來,過去“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金融各干各的,互聯網公司往金融業務上拓展,金融機構積極發展互聯網技術,銀行僅僅是把互聯網當作一個新的渠道而已。而未來,互聯網不再只是渠道,而是利用互聯網創造新的業態,很多銀行自己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比如,很多銀行不具備自建直銷銀行的能力,即使建立起來,也沒有客流。
“金融科技無疑是2017年金融行業的重頭戲,其輸出的技術創新對行業變革將會產生深遠影響。”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表示,京東金融此次與銀聯進行戰略合作,實質是代表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的一次深度融合,也是一次有力實踐,若能找出一條金融科技驅動傳統金融的良性發展的新路,無疑對于整個行業、企業乃至用戶都有重大意義。
對話京東金融副總裁許凌:
支付是生活到金融的公約數
《中國經濟周刊》: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京東金融似乎在支付中更多是扮演“幕后英雄”,做一些底層的工作,C端會有一些進一步的動作嗎?
許凌:京東金融確實沒有開過這樣一次發布會,這是我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發布會上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的、量化的產品出現。恰恰是因為支付市場的格局很大,如果只是給出一個簡單改良的小產品意義不大。其實,在此次合作之前,我們雙方經過了近6個月的深度探討,也做了非常有效的嘗試,得到大量用戶和行業的反饋,更主要的是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在未來的3到6個月,大家會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支付產品,無論是小范圍的,還是革命性的,我們都會很快推出,讓大家看到未來支付的變化。
《中國經濟周刊》:盯住支付業務的互聯網公司非常多,京東為什么要發力做支付市場?最看重的是什么?
許凌:支付是從生活到金融的公約數,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一項金融技術。任何一項金融服務,無論是理財還是信貸,都伴隨一筆支付的發生。因此,京東希望成為整個支付市場的重要存在者,也希望成為重要推動者。實際上,支付的變革速度越來越快。曾經現金支付存在了很長時間,刷卡出現了幾十年,用二維碼、APP支付則發生在最近兩三年。現在我們發現,閃付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連APP都不用開,手機一貼就可以。下一步可能是生物支付,通過我們的體征(比如指紋)就可以完成。所以,新的支付格局的變化未來不是以三年時間來劃定的,很有可能只是一年。閃付的增長非常快,幾乎每月都是100%的增速。
《中國經濟周刊》:為了讓用戶習慣“掃碼付”,支付寶和微信都付出了巨大的推廣資金,也調動了淘寶和微信兩個超級入口的資源來推動。為了讓用戶習慣新的支付方式,比如NFC閃付,京東和銀聯會如何去推廣?會有補貼嗎?
許凌:一定會的。京東最擅長的就是轉化用戶、引導用戶,我們一直是以服務用戶為中心的。但總的來說,我們一定會更直接告訴用戶:這個產品非常好用,用這個產品會比以前那些產品便捷性更高、優惠更多、體驗更好、更安全。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