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尺量出的航空公司新商機
張榮發 | 口述
吳錦勛 | 采訪·撰文
作者簡介:
張榮發
著名企業家,臺灣長榮集團創始人、總裁,有世界新船王之譽。
吳錦勛
臺灣桃園人,擔任記者十余年,曾獲2007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之“卓越專題特寫獎”,2008年吳舜文新聞獎之“深度報道獎”。現為天下文化主筆。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3期)
本書是臺灣著名企業家、長榮集團創始人張榮發在大陸出版的首部作品。在書中,作為一代商業巨子的張榮發回顧自己篳路藍縷、開創一個巨大商業帝國的奮斗歷程,坦陳自己的艱難與機遇、挫折與收獲。
我對“精確”有異于常人的堅持。平時我對于辦公室的采光、方位、人員配置等細節都非常注重。在巡視集團各辦公室時,我也會從口袋拿出量尺,量一量辦公桌之間以及走道或窗戶的距離。每項細節我都極為注意,好比各座位的行列位置必須和儲柜平行,并對齊地毯上的分隔線,座位正上方架設電燈照明,使整個辦公環境很自然顯得明亮、清爽。我若發覺辦公室配置能有更好的安排,二話不說立刻搬動桌椅,員工看我有了動作,當然也一起動手。
1987年,臺灣當局決定開放天空,我們要籌辦長榮航空時,我已經60多歲了,很多人都準備過退休的日子,我卻忙碌不已,除了自修航空相關書籍,我也將各項航空業務研究得相當透徹。公司成立之后,長榮航空砸下36億美元向美國波音公司(Boeing)和麥道公司(McDonnel Douglas)一次訂購26架飛機,創下臺灣民間企業向美國采購最大宗的紀錄。
這是臺灣民航史上最重要的一刻,前前后后,我好幾次親自到美國波音和麥道飛機制造公司,穿上工作服,花了整整幾天時間,仔細檢查每個細節,實際了解飛機制造情形。我也到著名的通用公司(GE)去了解飛機引擎的設計制造。我的求知欲很強,一件事情非要弄到徹底,否則不會停止。甚至如果我發現有更好的座位排列、艙等配置、飛機內裝,或是質感更高雅的椅套布料及顏色,只要飛機還沒有交機,我都要求飛機制造公司立即修改,就是為了追求盡善盡美。
過去出國考察業務,搭乘各家航空公司的不同飛機時,我會仔細比較艙內的規劃和配備,并且隨身自備量尺,在飛機上沒事時,就忙著丈量各公司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座椅的間距、椅寬及椅背傾斜度、走道寬度等數據,連機餐我都拍照作為參考。
一般人都會把“丈量”視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很多老板會交給工程師來做,我這樣親自量東量西,也令一些人感到詫異。這也不是我自己好事,而是因為如果我不親自量一量,找不到我想知道的關鍵數據,我的心就不安定,只有我自己親自量過了,我的心才能安。而且原本只是為了心安,可是就這樣量著量著,我竟也在解讀量尺數字之間,找到了航空史上的新商機。
這里要講到長榮航空最值得一提的經濟豪華艙的發明。平時我要員工出國不要白看,我自己除了觀察別人的基礎建設之外,對于別家航空公司經營的情況,也會深入了解。我歸納觀察所得,發現我們航空公司成立之初,適逢經濟不景氣,搭頭等艙和商務艙的客人大幅下降,很多乘客為了省錢,都像沙丁魚般擠在經濟艙。
三個艙等客源多寡不一,使得一趟航程飛機往往只有八成滿,也就是說有20%的空間浪費掉了,于是我在商務艙和經濟艙之間,構想出一個全新的艙等,這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豪華艙(Economy Deluxe Class)。有此構想,我立刻要求飛機制造公司進行艙等配置的全面調整,將這20%的閑置空間,用來放大座椅,讓人可以坐得舒服移動方便,并有充足的空間處理公文。
經濟豪華艙顧名思義,它介于經濟艙及商務艙的等級,座位安排為2—4—2的組合,比經濟艙多了44%的空間,而且有腳踏板、個人熒屏和高級餐飲服務。最重要的是,它比商務艙便宜,又比經濟艙舒適。推出至今長短程幾乎都全滿,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
記得當時,我一提出這個構想,航空部門的同仁,都覺得這個絕對不能做。因為全世界只有通行三種艙等:頭等、經濟、商務,而所有的票務機制、周邊待機規劃也都只分這三等,現在多加一等級,麻煩就來了。機艙改造、電腦系統不能相容等,很多技術面的問題,讓很多同仁表示反對,勸我不要做,但我堅持一定要做,果然切出一塊市場大餅。
之后,我們又不斷精益求精,改名為“長榮客艙”,之后又升等為“菁英艙”,這一個系列下來,至今艙等都全滿。事實上我們也沒有賺更多,但如果犧牲了空間,可以讓我們的客人擁有更美好的乘坐經驗,一切都值得。
如今這項做法也因為太過受歡迎,已被好幾家航空同業仿效。一條小小的皮尺,竟然可以產生這么大的效果,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
我這種實事求是、重視細節、追求完美,甚至挑剔的個性,是從年輕時期就養成的。那時我跟人合伙做生意,要負責到日本買中古船,擴充船隊,為了買到一艘性能不錯、堪用的舊船,我也是穿著工作服走進走出,以多年航海、駕船的各種心得經驗,親自檢查、點交。
之前,長榮很多船在神戶建造,我也不斷造訪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在施工中的船塢,一待就好幾個小時,每個細節我都詢問得仔細清楚才罷手。特別在進行新系列船型試航時,我都親自搭乘,花整整一天時間待在船上,把每個角落都詳細檢查一遍,如果有任何缺失或不需要的設備,我們便從第二艘船立即開始改進。所以我們的船,既舒適又能完全符合我們的需要。之前我要求員工出國不能白看,也要求基金會的訪查員要常常實查親訪,因為只有如此親自實測、實做,才能掌握最重要的關鍵細節。
(本文節選自本書第二部分,標題為編者所加)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