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目前的金融危機,幾乎波及到全球所有行業,中國企業自然在所難免。日前,中國國務院參事陳全生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今年中國已有67萬家小企業被迫關門,約有670萬的“就業崗位蒸發”,使失業人數遠高于官方統計的830萬。
針對這個問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重慶考察期間,特別要求企業輕易不要裁員,要千方百計穩定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日前也聯合發出通知,采取緩繳社會保險費等五大舉措減輕企業負擔。
而剛剛在北京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高度關注農民工就業困難加劇、部分農民工返鄉回流問題。要求內外聯動,多措并舉,最大限度拓展就業增收空間,落實好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措施,擴大農業產業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容量。
“政府的積極應對,為緩解明年的就業壓力將起到一定作用,但因為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想立竿見影解決就業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仍需下大力氣。”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
農民工就業是個“大難題”
“目前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的影響越來越出乎我們剛開始時的預料,從現在的情況看,比初始階段想象的要嚴重得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城鎮失業率已經攀升到9.4%(9.4%是中國社科院《社會藍皮書》公布的數據。這一數據,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的統計數據多出兩倍),2009年610萬名大學畢業生中就業困難的比例可能占到1/4。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和我國目前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征有很大關系,不是我們短期內能夠改變的,今年又恰逢經濟形勢不好,大學生就業也比過去更為嚴峻;但更為嚴峻的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張車偉副所長告訴記者,目前的就業壓力,主要來自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裁員、停工、倒閉,使得很多農民工提前返鄉。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約有2.3億農民工,其中外出人員約有1.3億。這支“生力軍”在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已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是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對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五個勞動力大省進行了快速調查,得出的數據是提前回流的農民工占整個外出農民工總量的5%~7%。
農業部根據固定觀察點最近對10個省市的數據調查,得出農民工提前回流量占農民工總量的6.5%。因此,如以6%的回流量估計,全國1.3億外出農民工中已有780萬人提前返鄉。
“這一數字到2009年春節還會迅速擴大。當城市無法再為農民工們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將不得不選擇留在農村。”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其實失業問題的嚴重性,自2008年第3季度后逐漸顯現。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相關場合介紹,2008年1至9月份,我國的就業局勢基本保持穩定,登記失業率得到有效地控制。進入10月份以來,就業形勢發生了三個變化。首先是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其次,企業的用工需求出現下滑;三是企業現有的崗位流失嚴重。
“這個數字是近10年來很少有的。農民工就業主要在工業生產型部門,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放緩,意味著金融危機確實波及到了我國的實體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開始顯現。”據張車偉介紹,我國經濟增長的來源,主要靠第二產業來推動,“正常情況下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都保持在14%或15%,現在降到這么低,很讓人憂慮。”
“三個變化以及11月份工業增加值表明,當前‘把穩定就業局勢作為中國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顯得多么得重要。”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
據張車偉介紹,一直以來,企業對農民工是需求大于供給,農民工找工作很容易,而企業招工卻比較困難,甚至出現“民工荒”。“民工荒”現象最早出現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其他省市也出現了“民工荒”現象。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行業幾乎一直在為“用工短缺”而犯愁。
“現在那些犯愁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可能已經沒有了,這在某種程度上削減了企業用工難的壓力,會在一個新的層次上達到一種新的供求平衡。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結構性失業問題。而明年結構性失業,在農民工方面表現會比較突出。政府應該密切注意這些問題。”張車偉向記者說。
結構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現有勞動力的知識、技能、觀念、區域分布等不適應這種變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而引發的失業。
“要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要及時發布相關的就業信息,同時要針對一些新崗位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張車偉說,由于職位和人之間的不匹配出現的結構性失業,一般會持續一段時間,當這些人知道了相關的就業信息,同時也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培訓,這個問題就能得以解決。
“多管齊下”化解農民工就業問題
事實上,要想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穩定就業局勢,必須得從政策上為企業減負。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出的《通知》指出,對暫時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困難企業,可以在明年內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半年,職工應享受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受影響。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困難企業可在明年之內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半年。
另外,《通知》允許各地可以在明年內適當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費率,但不得擅自降低養老保險費率。
據有關部門預測,上述措施落實到位,可以為企業降壓減負上千億元,穩定上千萬個就業崗位,對保持當前就業局勢的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隨后,在北京閉幕的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高度關注農民工就業困難加劇、部分農民工返鄉回流問題。
會議提出,鼓勵農民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村二三產業、生態農業和縣域中小企業。在創業資金方面,中國將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農民工返鄉創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繼續加大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推廣力度。農民工返鄉創業屬于政府貼息的項目要按照規定給予財政貼息,幫助其解決創業資金困難。
會議還要求,結合推進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采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組織引導返鄉農民工積極參與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中小學和職業學校、鄉鎮公共衛生院、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機構、文化設施等建設。
“在2009年農民工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擴大農民就業渠道,對緩解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表示。
中國經濟周刊今日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