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實現既定目標質檢工作任重道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07:08 中國質量新聞網

  新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達到10%

  實現既定目標質檢工作任重道遠

  【新聞檢索】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

  【追蹤閱讀】

  3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達到10%,相當于3億噸標準煤。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規劃》是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措施和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是指導“十一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引導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依據。

  【追蹤采訪】

  10%的目標是否定得太高?

  從國內情況來看,200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生物質能)約為當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相當于1.66億噸標準煤。因此,按照10%的目標,2010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需增加1.34億噸標準煤,幾乎比2005年翻了一番。

  從全球范圍來看,德國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最成功的國家,2005年該國電力消費的10.2%、熱力分配的5.3%、燃料消耗的3.6%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丹麥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耗量的比例由1990年的6%左右增至2003年的近13%。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告訴記者,相對于我國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節能減排工作的戰略地位來說,10%的目標一點也不高。雖然與2005年相比有較大的提升,但是考慮到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的系列扶持措施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應該能夠完成這一目標。

  除了10%的總體目標之外,《規劃》還制定了若干個“分解目標”: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9 億千瓦,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 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 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30 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達到1.5 億平方米,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 萬噸。

  據了解,《規劃》對風電的發展目標與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有較大的變化。

  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形成3個百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而在《規劃》中則是“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1000萬千瓦,建設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新疆、甘肅、蘇滬沿海、內蒙古、河北和吉林等6個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而在《規劃》中則提出“在2010年,要做好甘肅、內蒙古和蘇滬沿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準備和建設工作”。

  中國風能協會理事長賀德馨表示,風電目標的大幅提升一方面體現了我國對風電利用的重視,另外也與近兩年來各地紛紛上馬風電項目有關。據統計,2007年年底,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基本達到500萬千瓦。“僅僅看裝機容量并不能真實反映我國風電發展的現狀,關鍵還是要盡快解決風電的價格和并網問題。”

  據了解,《規劃》為每一個“分解目標”都制定了相應的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其中有不少涉及質量技監系統的工作。

  比如,在利用開發太陽能部分,《規劃》提出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質量檢測技術人員,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督機制,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市場健康發展。開展太陽能資源調查,研究制定太陽能資源評價方法和技術標準,為太陽能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可靠的資源基礎”。

  在利用開發生物質能部分,《規劃》提出要“支持企業進行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工作,以及技術標準和認證工作”。

  在利用開發風能部分,《規劃》提出要“扶持建立風能資源評價、風電場設計、產品標準、技術規范、設備檢測與認證的專門機構”。

  在利用開發農村可再生資源部分,《規劃》提出要“加強質量標準工作。抓好現有標準的宣傳貫徹工作,發揮標準的技術基礎、技術準則、技術指南和技術保障作用,隨著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抓好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標準制定工作”。

  【記者點評】

  相對于其他領域的“十一五”規劃來說,《規劃》似乎來得有點晚。但是,《規劃》的姍姍來遲并沒有影響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因為從《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到《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再到各地出臺的各種鼓勵扶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措施,全社會都在密切關注著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工作。

  10%的目標從標準煤的數字上看幾乎翻了一番。但是,社會各界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作的的認識程度和推動力又豈止翻一番!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我們用科學、客觀的態度面對可再生能源,它們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中國質量報》

□ 本報記者 彭 燮/文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