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貸陰云下的資產證券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0:50 金融時報
孟揚 “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那就將它證券化。”這曾是廣泛流傳于美國華爾街的一句名言,而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動蕩,給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工具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陰影,我國正處于探索中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是否也因此步入“十字路口”? 2005年3月,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試點信貸資產證券化(ABS)和個人住房信貸資產證券化(MBS),正式拉開了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的序幕。此后,浦發銀行、工行、興業銀行也先后成功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兩年多來,我國資產證券化試點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在其發展過程中資產池信息披露不充分、流動性不足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屋漏偏逢連陰雨。次貸危機使得國內輿論紛紛將矛頭指向資產證券化。批評者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正在影響全球的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信用評級系統完備的美國的信貸資產證券都會出現危機,那么信用評級系統還在建立之中,市場化程度還不高的我國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國需緩行甚至暫停資產證券化。 此時,中國建設銀行成為逆勢中的“勇敢者”。2月初,以中國建設銀行作為發起人的“建元2008-1重整資產證券”正式亮相銀行間債券市場,被認為是國內首只由商業銀行發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也使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種類得到進一步豐富。此前,民生銀行發行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獲得監管部門的同意和支持,如果成功發行,這將是國內首單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項目,意味著商業銀行試水資產證券化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商業銀行的積極舉動是否預示著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擴容熱潮呢?監管層的態度似乎是明確的。 “央行將嚴格按照標準加強監管,堅決推進資產證券化試點。”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沈炳熙在第一屆國際金融市場投資分析年會上表示。沈炳熙認為,中國的資產證券化試點在宏觀經濟背景、基礎資產質量、監管嚴格程度上都與美國有很大差別,所以不會重蹈美國的覆轍。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并不在于利用資產證券化這種形式。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就積極制定規章,完善監管規則。央行先后發布《信貸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池信息披露有關事項的公告》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資產支持證券質押式回購交易有關事項的公告》,對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規范和允許資產支持證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國證監會發布《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券商資產證券化業務將重啟;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也出臺政策確定了“稅收中性”原則。上述規定的出臺,從政策層面上保障了資產證券化的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除了監管層的大力推進,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也至關重要。理論上講,資產證券化對于作為主要發起人的銀行來說,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發起人將某些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如應收賬款)通過出售的方式轉化為現金,增加了有用于營運的現金流量,提供了流動性便利。另一方面,銀行是受到資本充足率管理的金融機構,由于證券化的資產作為“真實銷售”而退出了銀行資產負債表,因而可以顯著降低銀行的風險資產的數額,從而減輕對銀行資本的壓力。 或許,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有望沖破次貸危機的陰云,迎來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