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薪時代”逼近“天之驕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07:41 經濟參考報
近一段時間,從畢業生的薪水預期無奈下調,到用人單位招聘取向從“學歷”轉為“經驗”,種種趨勢呼應著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嚴峻形勢。在一些人眼中,“天之驕子”的“薪”情,似乎不再讓人羨慕。 大學生擠爆招聘會。新華社記者 孫參攝上海畢業生起薪點比預期少千元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2008屆畢業生雙向選擇招聘會上,學校就業服務中心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實際工資比本人預期少了約1000元。 這場上海高校單獨組織的近年規模最大的招聘會,來自上海、北京、濟南、廈門等城市的202家用人單位參會,吸引了全國萬余名大學畢業生前來應聘。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就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通過對這次招聘會的調查,今年畢業生的起薪點比預期更低,其實一些“名校”大學畢業生的薪資要求本來并不算太高。 在招聘會上,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專業一名本科男生了解到同專業研究生的月薪在5000元至6000元之間,因此他希望的月工資約為4500元,而一些招聘單位給出的薪水卻在3000元至4000元的范圍內;復旦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大四學生小施說,一些已找到工作的同學,合同上的月收入三四千元,最高的也不過5000元,而這場招聘會上的“報價”更低一些,大多在3000元上下。 來自外省市畢業生的薪資要求相對更低。湖北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小王的期望月薪在2000元至2500元之間,北京物資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小李的期望月薪在2000元至3500元之間。兩人都坦言,這樣的期望,只是他們念大學之初“理想”月薪的一半。成都理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小龔說:“我在上海有親戚,月薪2500元就可以。” 招聘方則進一步壓低了畢業生們已在下調的起薪點。中國重汽集團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招聘人員表示,初步了解得知,車輛工程、發動機及機械專業的本科生預期月薪約為6000元,但是,“這個數字目前我們達不到”。 不只是在上海,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日前公布的《200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統計》顯示,從全國范圍來看,半數高校畢業生的月起薪在1500元以下,80%的畢業生月起薪在3000元以下。 招聘新趨勢:從“粗放”到“集約” “聽說今年的就業形勢比去年更嚴峻,不少單位都減少了招人名額!痹谏虾=煌ù髮W的招聘會上,一些學生擔憂地議論說。 這一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日前,上海一家房地產投資企業老板表示,今年公司下屬的房產部門和投資部門將從去年招用20人減少到招用五人,且優先考慮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這家正處于成長期、運營正常的公司,為什么減少招聘量?這名企業主坦言,往年的招聘思路是“廣撒網”,符合基本要求的人就先招進來試用,經過“大浪淘沙”,再留下較好的幾人簽訂合同。但今年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規定,企業在試用期也要簽合同,必須給工資、繳社保,因此,企業不得不改變策略。 無獨有偶,上海一家知名布藝公司負責人也表示今年招人會更謹慎。她說,《勞動合同法》規定了試用期與正式合同期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如果簽一年的合同,試用期就不能超過一個月,而在手工紡織這個行業,要考察一個新員工是否適應,短短一個月時間是不夠的。“新法規定在辭退時還要支付額外的成本,最讓我擔心的是,一旦招來的試用期員工不適合,到時想退也退不掉了。還不如少招新人,多招熟手! 有跡象表明,在不少企業這種相同心理的作用下,招聘市場正呈現出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趨勢無論從總量上還是結構上,對于在實際工作經驗方面不具優勢的畢業生都較為不利。 2030為何取代了4050? 當上海還在為簡稱“4050”的中年人化解就業難題時,又見“2030”年輕人的失業困局浮出水面。來自上海社科院的數據表明,近年來,在上海的失業總人數中,“2030”人群已占約六成。 有關專家認為,盡管近些年各地政策推動和機制建設在不斷努力,但目前仍有兩道“門”擋住了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的就業路。 一是“經驗準入”的過高“門檻”。 上海社科院青年就業專家楊雄認為,如今的職場,普遍要求求職者具有一定的相關工作經驗,大多為二至三年,這使得至少有35%的應屆畢業生因為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 不僅是大學畢業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曾開展的一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上海25歲以下的失業青年中,有41.1%的人認為缺乏工作經驗是造成失業的主因。他們由于缺少符合新型產業發展要求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經驗,而無法跨過準入的“門檻”。 一些用人單位片面看重企業成本,企業培訓不愿投到畢業生等年輕人身上,也使得工作經驗相對缺乏的青年少有就業競爭力。有一家企業曾招聘了一批青年,但兩個月后就淘汰了近20%,理由是“一開始沒法上手”。而要專門為新手舉辦職業培訓,又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支出。在招聘市場上,常有招聘方表示“這名學生很優秀,遺憾的是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一些畢業生只能無奈地倒在“門檻”前。 二是過窄的“門路”。 專家認為,當前一些高校設置的專業與市場需求難以“對接”,使得“所在專業”取代了“應聘者能力”成為一些青年失業的首要原因。一方面,有的高校所設的專業沒有比較突出的特色,比如英語系的學生除了英語能力比別人略勝一籌外,沒有其他專業特長,而其他專業中英語出色的學生并不少見;另一方面,有的專業又過于狹隘單一,社會每年的新增崗位需求就只有寥寥幾個,造成這些專業的學生“難為無米之炊”,不得不被迫失業。 專家指出,隨著新增求職者的基數逐年提高,高校的專業設置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越來越重要,有些專業的學生就業率為100%,而有些院系卻大量“滯留”畢業生,這說明一些高校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培養目標仍然不夠有效,亟待調整。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當前的高校教育需要警惕兩個趨勢:一是不正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將導致人才培養的雷同與千篇一律;二是不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將降低大學生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有專家指出,以擴招形式迅速發展起來的大學教育,并沒有根據社會的需求、市場的需要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擴招熱”雖圓了不少人的大學夢,卻造成同專業、同層次人才的激烈競爭,加劇了人才市場上“一邊大學生過剩,一邊技術人員短缺”的現象,這一情況值得重視。 低點起薪:“啟新”之路“漫漫且修遠” 當很多準備到社會上大展拳腳的普通大學畢業生,真正面臨求職時,首先感受到的并不是“就業困難”,而是“薪水太低”、“起薪太少”的困惑。 “路漫漫其修遠,而我們不能沒有錢!焙芏啻髮W畢業生是“唱”著這句搖滾,無奈地簽下“低起薪用工合約”的。因此,他們脫離父母供養、實現經濟獨立的社會“啟新”之路也愈顯艱難。[詳情] 粵大學生起薪點不如農民工? 大學畢業生,曾經還是畢業就意味著捧上金飯碗的天之驕子,如今卻幾乎沒了優越感,不僅要心情忐忑地四處游走于各種招聘會,還得面對低于期望值的薪酬待遇。 在珠三角,伴隨著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的交織出現,近年來從招聘市場傳出信號——大學生的起薪點甚至低于熟手農民工。當低薪時代逼近天之驕子時,程度不同地影響了大學生們的就業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