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荒"的亂象與真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葉一劍 3月20日,當更多的人對中石化獲得123億的財政補貼提出非議的時候,多年從事油品運輸和買賣生意的李先生由此判斷,在全國多個地區蔓延多日的"油荒"也許要告一段落了。 當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獲得了國家財政補貼123億。 而兩天前,家住豫東商丘的李先生,帶著車隊從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煉油廠剛拉了一趟柴油回來,他的客戶大多數為民營加油站。 讓李先生得出判斷的原因是,國家再次補貼,意味著在近期也許不會調高成品油價格。 所以,"包括自己的客戶在內的很多個人用戶和民營加油站早就開始囤積待售了"。李先生告訴記者,"囤油就像炒股一樣,現在到拋的時候了"。 李先生的判斷是否準確還待考證,但對于油荒背后的亂相,專家們認為,不僅僅是價格體制改革,必須是在"打破石油市場目前完全壟斷的局面、實現利益競爭主體多元后,才具備市場性價格調整的可能"。 供應不足? 供求的季節性失衡被多數人認為是本次"油荒"產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中主要的推動因素是春耕所需的柴油量增加。 所以,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成為中部地區柴油供應出現緊張局面的一個省份,是很容易理解的。李先生所在的商丘市正是河南省所劃出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他告訴記者,在商丘,除了中石化下屬加油站還在限量提供柴油外,包括中石油下屬加油站在內的其它加油站基本上直接停止了供油。類似的情況在周口、平頂山、鄭州、新鄉等地區也多有出現。 針對河南省出現的柴油供應緊張的原因,中石化河南分公司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除了春耕期間對柴油需求明顯增加以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是,國際油價的持續走高,造成國內正常經營成品油的業務虧損嚴重;河南省地處中原,省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4500公里,全國很多車輛都在這里中轉加油,而且,河南省的油價相對周邊地區是低的。 面對緊張局面,該負責人說,為了保證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的有序供應,防止出現個別人或一些民營加油站囤積然后高價出售的情況發生,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已經做出了"停批保零"的和"限量銷售"的政策。 但是,該人士也明確表示,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已針對這一局面采取了應急措施,加大了供應。目前中石化河南分公司每天投放市場的柴油相較于平常已經增加了40%-50%,并且是不加價的。而且,為了保證油源充足,中石化除了在系統內的煉油廠加緊開工煉化以外,還高價從地方煉廠購進柴油投放市場,這樣的渠道購來的柴油平均每噸中石化要虧損1000多元。 "中石化作為成品油供應的主渠道,是講政治的講奉獻的。"該人士向記者強調。 該人士的這一說法得到了李先生的證實,前幾天他在東明煉油廠進油的時候,就看到中石化的車隊在那排隊拉油。 此外,海關2月份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我國1-2月份進口原油282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9.5%,而前兩個月進口成品油59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7.7%。與此同時,從今年2月份開始,我國停止了對原油的出口,1-2月份累計出口的原油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40.8%,成品油出口243萬噸,相較去年同期增長3.6%。由此可見,原油和成品油進出口逆差增長趨勢明顯。 但是,以鄭州市場為例,從作為供應主渠道的兩大石油公司下屬加油站的供求情況來看(兩大公司大約占據80%以上的份額),雖然供應明顯增加,依然未能解決需求緊張的局面,依然出現車到處找油的現象。 油到哪里去了? 油荒背后的亂象 3月9日,農歷二月初二,民間俗稱"龍抬頭",趙先生在周口淮陽趕完太昊廟會乘坐大巴車回鄭州。 剛一上車,就聽見司機向人詢問到哪里可以給汽車加油。司機師傅在淮陽縣城跑了兩個大的加油站,均被告知,無法加滿油。 最后,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加油站加到了油,只是價格較高。 和之前一樣,本次"油荒"中,并非完全沒有油可以供應,只是價格高出許多。 而且,只要多付錢,在中石化系統內的加油站也可以加到油。李先生就曾帶著車隊在一個中石化下屬的加油站加油,他給了500元,結果加了450元的油。按照加油站的公開說法:一個客戶最多只給加200元的油。 對此,李先生解釋,很多情況下,很多加油站并沒有將應急的柴油完全投放市場,而是有一部分被暗地里高價賣給了民營加油站。所以,"你即使很早去排隊也可能被告知,已經賣光",李先生說。 他算了一筆賬,按照國家定價規定,在兩大石油公司下屬的加油站,當0號柴油公開售賣的價格大概是5.14元每升時,市面上實際價格也許可以賣到6.05元每升,這樣的話,加油站就有動力以5.65元每升的價格賣給民營加油站,雙方大概都有每升0.5元的利潤空間(民營加油站可以將密度小的柴油勾兌一下)。"系統內加油站的基層運營者和民營加油站都有動力這么做,這在很多地區普遍存在。" 所以,越是在成品油短缺的時候,這些民營加油站就可以獲得較好的利潤。 民營加油站的價格杠桿角色 民營加油站獲得油源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從地方煉廠直接進油,像李先生這樣擁有自己運輸車隊的人,更是保證了這一供應鏈條的順暢。 李先生家從父輩開始就做油品的運輸生意,并組建了自己的車隊。更多的時候,他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民營加油站。 和一些民營加油站一樣,李先生也囤積過成品油。"囤油就像炒股,風險也很大,要看每個人對未來市場價格的看法了。"他說。在本次"油荒"中,一方面考慮春耕期間,柴油的需求會增加,另一方面,國際油價也達新高,所以,價格上漲在情理之中。 他告訴記者,目前在北京就有專門公司給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對未來一周、一個月甚至是半年的成品油的價格做分析,以方便客戶根據價格趨勢做好買進和賣出選擇,"我已經多次接到這樣的電話了"。 所以,對于民營加油站和個人的囤油行為,國家是很難監控的。除此以外,地方煉廠的成品油出廠價格也幾乎不可控。 比如商丘市場,李主要到山東菏澤的東明縣和東營地區去買油,前者主要是東明煉油廠,而后者由于地處勝利油田附近,有很多地方煉油廠,油源較為充足。不過"到這里拉油,必須能夠承受價格一天三變的情況。早晨還是6500元一噸,下午可能就是7000元一噸了"。 但是,就是這樣的價格,也是要買的,"只要有油肯定可以賣出去"。李說。 國家的價格管制,在實際的操作中,被悄悄瓦解了。 而且,正是因為這樣的價格管制,使得兩大石油公司系統內的供油價格和以民營、地方煉廠加上民營加油站為主的系統外供油價格形成了現實差價,使得兩大石油公司下屬加油站的一些人與系統外加油站的一些人協同獲利,成品油的實際市面價格遠高于國家限定價格。 在李先生看來,出現該局面是難以避免的,"只要存在兩種供油渠道,只對系統內的供油渠道實行價格管制,是無法真正實現價格穩定的,而且,管制的結果就是,給了系統外供應渠道更多的機會高價出售。" "這客觀上放大了成品油的供應緊缺現象,再加上此種情況下難以避免的囤積待售行為,供求均衡非常脆弱,'油荒'蔓延。"李先生告訴記者。 地方煉廠和民營加油站則成為了一個撬動這一限制性價格機制的杠桿。 政府的無奈選擇 但是,面對正在蔓延的"油荒",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治理思路依然是實行嚴格的價格管制和盡可能的集中成品油的流通。 3月3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出了<關于民營成品油企業經營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所有成品油經營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價格政策,嚴禁違反規定擅自提價。 <通知>明確表示要加強上游油源的管理,限制沒有成品油批發資格的地方煉廠進行批發,其"所產成品油要嚴格執行交中石油、中石化兩集團公司集中批發"。"民營批發企業之間應依照公平、對等、協商的原則,實行重組聯合,調整企業結構,提高服務水平和成品油經營集中度"。 在下游銷售終端管理方面,<通知>表明,"嚴格控制零售加油站的建設","中石油、中石化兩集團公司要繼續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成品油市場布局,采取收購、參股、聯營等方式,加快推進對民營批發企業的重組工作"。 此外,3月20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稱,獲得了國家財政的123億虧損補貼。 與此同時,關于兩大石油公司向國家價格主管部門提交提價申請,以及提出取消石油進口稅的聲音不斷,這被認為是解決目前批零倒掛現象的現實選擇。 能源問題專家武建東認為,在國內通脹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用行政性補貼彌補企業損失,抑制通脹,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自去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層面出現了明顯的通脹現象,今年1月9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保持物價穩定工作,要求近期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不得調整。 所以,武建東和李先生的判斷一樣,發改委將繼續對成品油進行限價銷售。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告訴本報記者,在我國的成品油消費中,基于我國的特殊國情,柴油的消耗遠大于汽油。 在平時柴油供應中,主要是靠國有的大型煉廠來完成,剩下的由地方煉廠補充。而在出現季節性的需求增加時,一般來講,通過貿易手段增加進口是可以解決的。 近年來由于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在我國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下,國內成品油價格相對較低,所以,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原油然后通過加工在管制價格下出售利潤很低,甚至存在賠本的可能。 這樣一來,作為上市公司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這樣的大型能源企業,在目前成品油實行嚴格的價格管制情況下,進口的動力不足。 在王震看來,解決這一"油荒亂象"的根本途徑還是要進行定價機制改革。 不僅是定價機制,還有產權 價格管制的失靈和目前成品油供應體系的多元化有關。 比如,民營加油站的實際存在,地方煉廠成品油批發資格的逐步放開,這已使嚴格的價格管制時代走向終結。 那么,中國需要怎樣的價格改革呢?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中心博士、能源問題專家管清友認為,在目前石油行業完全壟斷的格局下,單純的從放開價格管制入手的所謂市場化改革是不現實的。可以預見,一旦放開,能源價格將由行政定價馬上轉化為壟斷定價,而目前的國內經濟運行承擔不了這個成本。所以,必須是在"打破目前完全壟斷的局面后,實現利益競爭主體多元后,才具備市場性價格調整的可能"。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能源法專家肖國興對此觀點亦表示認同。他認為,在當前能源消費需求大于供給的情勢下,在一個本身缺乏競爭、市場機制發育并不完善、壟斷部門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市場中,盲目的、急于求成的價格放開,帶來的可能并不只是高價,還可能進一步強化壟斷部門的定價權力,促使其成為真正的市場壟斷者,甚至造就出新的寡頭。 為了防止這一現象出現,給當前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提供條件,肖國興告訴記者,<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大的壟斷企業必須受國家主管部門管理,這也就保證了未來的市場將會是一個制度性的市場,是一個沒有游離政府監管的市場,不至于"失控"。 同時,肖強調,"市場定價"只是問題的一方面,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加強市場的競爭性。 所以,這次<能源法>立法過程中,就堅持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明確能源市場化改革,不僅是價格,也包括產權。 肖國興表示,只有產權明晰了,多元社會資本才能進入,打破能源領域的壟斷僵局。這次立法,從開發、加工到轉換、供應服務,甚至節能服務,即能源的各個領域,凡是有市場活動的地方,都明確了產權。惟一的原則就是,法律不禁止即為準入。 "這是根子,而且現在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肖國興表示。 不過,管清友認為,在短期內依靠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外資的進入都是不現實的,而在這種消除油荒目標推動下,上海等地出現的成品油應急專項儲備基地模式,進而發展到針對成品油的物流配送以及相關服務,"一個新的具有強大談判能力的利益競爭主體的出現",有助于打破完全壟斷的石油行業格局,為該領域進行的市場化的價格機制改革提供條件。 (詳細內容見本報2008年1月3日<地方政府成品油應急專項儲備胎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