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迎: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分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1:25 經濟觀察報
我們發現,貧困人口比例的降低,跨省看的話,它與每個省的GDP的增長有顯著的關系。GDP增長越快的地區,貧困人口減少的速度越快。這印證了鄧小平的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幾乎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時,收入差距擴大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基尼系數按照現在的統計都是上升了。但是大家要注意一點,就是按照世界銀行的計算,全中國的基尼系數2001年接近0.45,但如果城鄉分別計算,城市是0.37,農村是0.33,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遠低于0.4。即使全部人口的基尼系數,如果把生活費用的差異考慮進去,不到0.4。這就是厲以寧教授講的二元結構帶來的統計方面的問題。 現在有一個新的說法是 “改革的成果全民分享。”這里有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過去30年的改革成果是不是全民分享了?我個人的答案:是的,但分享的程度有所不同。我認為,盡管改革30年不同人之間的收入差距是擴大了,但中國社會的公平程度大大提高了。我講的是公平程度包括機會均等。衡量社會公平的指標之一是收入的流動性,也就是不同收入人群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的。根據斯坦福大學Pencavel教授的研究,中國收入的流動性大大提高了。如果把城市人群按收入劃為五個組,我們發現,1990年最高收入的人群在1995年只有43.9%仍然屬于最高收入的人群,而有近5%落入最低收入人群;1990年最低收入的人群也只有49.6%的人到1995年的時候仍然屬于最低收入人群,其他50.4%的人都已經跳出最低收入階層,其中2.1%的人進入最高收入人群。這意味著機會均等大大提高了,收入差距擴大并不是富人總是越來越富,窮人總是越來越窮。 對比一下美國。美國在1993年處于最低收入的人,1998年仍處于最低收入的是70.4%,而1993年處于最高收入的人,1998年仍然屬于最高收入人群的比例是50.1%。這兩個數字都遠遠高于中國的數字,說明中國收入的流動性比美國還高。 現在有關收入分配的爭論越來越多,涉及到怎么評價我們的改革成就。發展還是不是硬道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是否正確?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是不是應該堅持?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的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回答從跨地區數據分析中得到的幾個困惑。 第一個困惑是有關GDP的增長與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中國基尼系數的擴大是伴隨著收入水平的增長而來的。那么,收入差距是不是都是為了實現GDP增長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從跨地區的數據看,不完全是這樣。如果我們用橫坐標代表各省人均GDP,縱坐標代表2001年的基尼系數,我們發現人均GPD水平越最高的地區,平均的收入差距反而是越小。如果從人均GDP的增長率來看,也是一樣的。平均而言,人均增長率高的地區,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是比較小,特別是浙江、福建、廣東這些省份;而那些收入增長率比較低的地區,收入分配的差距反倒比較大。 第二個困惑是國有經濟規模與收入差距的關系。因為國有企業更接近于按平均勞動生產率支付工資,所以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相對小,而私有企業是按照個人的邊際生產率支付報酬,收入差距比較大。一個自然的推論是,國有部門占經濟總量比例大的地區,收入差距應該比較小。但我們看到的數字跟我們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如果橫坐標代表一個省所有的就業人員當中國有部門的比例,縱坐標代表基尼系數,我們發現,平均而言,國有經濟比重越高的地區,收入差距越大。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