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蒙牛投資人金麗麗的投資心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09:02 《英才》

  蒙牛投資人金麗麗的投資心得

  在中國75%做擴充型領域

  文·本刊記者 楊柳/圖·本刊記者 梁海松

  金麗麗把牛根生看成自己的一個朋友和一位貴人。

  這位中國投資界里罕見的女投資人,3i投資集團執行董事兼北京首席代表,端坐在《英才》記者的對面,長發,淺笑。

  曾在倫敦做時裝設計,卻又對倫敦發達的金融市場好奇的金麗麗決定去曼徹斯特商學院攻讀MBA。“整整一年,我沒有去正經餐廳吃過飯,也沒有出去泡過吧。”1995年夏天,她被英聯選去做假期實習生,研究一個名為“中國投資戰略”的課題。一周后,公司亞太投資部的主管Chris Orman問她畢業后愿不愿意加入英聯,她說“如果公司今后愿意投資中國我就愿意加入”,Chris表示這正是他的戰略目標。他們為此努力了四年半。

  這期間,她除了負責公司東南亞的投資之外,另一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中國的投資環境、投資案例、投資公司介紹給公司”。英聯一直都在猶豫,因為“它覺得中國的錢太多了”。在“寫了無數個投資中國的報告,討論過無數次”之后,2000年,她終于以投資董事的身份被英聯派回了中國。

  金麗麗最初想投蒙牛是因為喜歡它的產品。“當時我跟我媽說,要是能有機會投資這個公司就好了。”2002年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金麗麗巧遇“一直沒有機會見面”的牛根生,“牛根生是挨著我媽媽坐的,換名片的時候,我媽媽才發現這就是我一直想投的蒙牛集團的總裁。”

  金麗麗眼中的牛根生“有魄力、有智慧”,最讓她感慨的是,“牛總原本有機會直接二板上市,而且已經談了很久,我們去了以后跟他說,蒙牛還太小,你應該吸引我們的投資,把公司做大,然后直接上主板,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公司的價值。很多企業家會很關心自己的股權是不是被稀釋了什么的,牛總當時的股權也不多,但他推崇我們的意見。”

  管理層好,產品好,“那這個項目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2002年9月,英聯與摩根斯坦利、鼎輝向蒙牛投資2600多萬美元;次年,三家投資機構再次向蒙牛增資擴股3500萬美元;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

  蒙牛是金麗麗在中國所投資的成功案例之一。投資無錫尚德也出自她的手筆。

  《英才》:女性做投資的優勢是什么?

  金麗麗:我不知道有其他工作比這份工作更有意思。女性做投資其實更有優勢,雖然也會去做很多的具體分析,但是我覺得首先這個感覺要對,而女性在這方面可能更加敏感。

  《英才》:為什么喜歡投資傳統行業?

  金麗麗:我一直投的都是相對成熟的企業。我加入半年的3i是一個擁有60年投資經驗、管理著14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它一直比較關注傳統產業,高科技不是它投資的主流。

  《英才》:海外基金投資傳統行業是一種趨勢嗎?

  金麗麗:談不上一種趨勢。我認識做VC的人里,還是有很多鎖定做高科技的。但是從階段來講,大家現在可能更崇尚稍微晚期的項目,這樣風險小一點兒,投資額也大一點兒。現在基金的規模增大了,至少有一兩個億,那你如果100萬、200萬的去投,你得投多少項目才能投完?況且投資期限也是有限的,一般為四年左右。所以,你就會希望單筆的投資額更大一些,那你就不得不去看稍微晚期一點兒的項目,看一些大的企業。但這并不是說要脫離高科技,也有一些跟高科技掛鉤的項目,規模也很可觀。

  《英才》:投資傳統行業的回報是不是不如高科技行業?

  金麗麗:傳統行業跟高科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投資高科技是高風險、高回報,投資成熟的傳統行業一般來說回報也許會比高科技行業低,但失敗的可能性也小。一般來說,你投10個早期高科技企業,可能有兩三個做得比較好;但是你投10個傳統企業,可能只有一兩個不行。所以,不存在哪個比哪個好的問題。看你對哪個更專長,你的資金量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英才》:蒙牛這個項目的投資回報超過了預期嗎?

  金麗麗:蒙牛所帶來的回報相當可觀,但更有價值的是它帶來的無形資產方面的回報。

  《英才》:在中國做投資跟歐美有什么不同?

  金麗麗:雖然有些投資公司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就進來了,但國內開始關注這個行業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在歐洲,大部分是管理層收購,比如2005年,將近70%都是管理層收購,像我們這樣做擴充型的大概占22%。而在中國,70%以上的資金都是做擴充型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市場成熟程度不一樣,就決定了你的項目是一個什么階段的項目,是一個什么類型的項目。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