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行業專題--航空業 > 正文
 

拋棄貴族頭銜后 廉價航空將成為民航業新蛋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2:09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黃樂楨 報道

  西方發達國家一張機票的平均價格占其人均年收入的0.5%,而中國高達10%~15%。面對人口多和經濟欠發達等現狀,中國旅客對低成本、低票價的航空服務有著更強烈的需求。

  2005年1月19日,萬事達國際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廉價航空業務,有望未來10年內在中國崛起。報告還指出,中國目前的780條國內航線中,大約70%適合展開廉價航空服務,不過中國航空業目前還沒有利用這項優勢。

  中國民航 低價不廉價

  無論是國航、東航、南航,還是海航,目前為止依然還是貴族風格,表面上未曾與廉價航空沾過邊。但業內人士分析,自2004年以來席卷全行業的機票打折風,從最初的9折、8折,再到5折、4折,直至低至1.7折,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廉價航空。

  機票比火車票還便宜,已經不是天方夜譚。如2004年12月15日,國航深圳至北京的飛機票2折出售,加上機場建設費只需400元;春節前夕,南航推出特價機票,北京至大連只有200多元,上海至廣州600多元。先是東航、國航和南航三大國內航空巨頭相互較勁,競相打折,隨后地方航空公司也先后跟進。

  據悉,這場始自2004年11月份的價格戰,是自國家發改委發布民航國內機票價格改革方案以來,國內民航市場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價格戰。

  其實,在此價格戰爆發之前,各航空公司之間曾經一度出現過價格聯盟。如深圳至北京的機票,各航空公司實行聯營,最低7到8折,即保留千元底線。但面對市場競爭,聯盟不攻自破,折扣低至2折。

  乘客在享受到低價的連連驚喜之余,航班延誤頻率似乎也同步加快。面對中國民航管理總局《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和旅客投訴,各航空公司卻公開表示,誰都不會先開“誤補”這一口子。理由很簡單:如此低的機票價格,不僅承擔不起巨額的賠償,而且低票價本就不該要求高水平服務。

  面對不斷升溫的航班延誤、補償等糾紛,業內人士指出,“低價而不廉價”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各航空公司與其機票打折,不如干脆部分選擇廉價航空。

  拋棄“貴族”頭銜

  廉價航空最早誕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典型代表為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該航空公司創造了連續30多年盈利的驕人成績,改變了飛機旅行的“貴族”概念。

  廉價航空首先體現為低廉的票價,即相當于正常票價的50%左右,甚至更低。低價的主要原因是航空公司在各個環節降低了成本。如全部使用同一種機型,大大降低了航材的投資和機組人員的培訓費用;飛機上一般不提供餐飲,乘務員也很少等。

  據統計,目前全球廉價航空公司已經超過60家,擁有飛機1200余架。

  投資分析人士預言,廉價航空必然會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特別是亞洲,該地區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大約有240個,能夠起降廉價航空公司常用機型(空中客車A320或波音737)的機場有300個。因此,有人斷言未來5年可能會出現幾十家廉價航空公司。

  另有一項調查顯示,90%的亞洲旅游者表示,如果票價較傳統航空公司票價低三分之一的話,他們將轉向廉價航空公司。

  在2004年9月份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國企業高峰會上,世界著名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英國的易集團、澳洲航空公司昆達士紛紛表示,廉價航空公司進入中國航空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其主要依據是,在西方發達國家,一張機票的平均價格占其人均年收入的0.5%,而中國則高達10%~15%。由于人口多和整體經濟欠發達,中國旅客對低成本、低票價的航空服務有著更強烈的需求。

  種種數據無疑表明:中國有著龐大的廉價航空市場潛力。而觸覺敏感的資本玩家們也早已嗅到了此中蘊藏的巨大商機,幾乎在國際廉價航空巨頭瞅準中國市場的同時,中國民營資本也紛紛躋身其中,如奧凱、鷹聯、春秋三大民營航空公司集體亮相,不僅一舉打破了國有資本主宰中國民航業50年不變的單一局面,更與國有民航公司一起抗衡國際競爭對手。

  [1]  [2]  [下一頁]

  相關專題

  《中國經濟周刊》封面秀2005

  《中國經濟周刊》封面系列文章:

  中國民航成長的煩惱

  中國民航 與狼共舞

  美國西南航空持續31年贏利的秘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廉價航空新聞 全部打折機票新聞 全部民營航空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