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權開放不可避免 變數當前中國民航與狼共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2:00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夏梅 2004年以來,一向慣于悶聲不響的民航吸引媒體眼球的熱度達到了空前,民航的社會公眾形象從“猶抱琵琶半遮面”逐漸趨向清晰和明朗。如果將中國民航明朗化后的形象,與正一步步進入中國開放的航權領域的國際航空大鱷對比,將雙方定位為麋鹿與狼,似乎并不為過。
中國民航業之所以令人關注,首先是拜經濟增長所賜。生活水平提高了,昔日具有身份標志的乘坐飛機越來越成為大眾出行的選擇,自然也成為大眾生活中的關注點。這是好事,是社會發展使然。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沸沸揚揚至今尚無定論的航班延誤及其補償問題,還是被稱做“打開中國天空大門”的中美航空協議的簽訂,和隨后接踵而至的“內地和香港航空運輸安排”,以及國泰、漢莎等外航開始直接投資國內民航業、亞太區域數家廉價航空公司頻頻加急的叩門聲等等,對國內航空公司乃至整個行業而言,個中滋味一言難盡,絕非一個“煩”字了得。 也許,中國民航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而這種煩惱又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已有了長足發展,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的排位,已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2003年的第5位,旅客周轉量也由第35位上升到第5位。但國有企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滋養下的種種弊端,導致運營成本過高、盈利狀況堪憂、定位模糊、服務體系不完善、貨運運力不足等,皆成為中國民航業的頑疾。 因此有業內人士斷言,國外航空公司特別是國際航空大鱷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會對國內航空公司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因為在表面對等的協議背后,顯示的是中外航空企業實力的巨大差異——如同在公平的競爭規則下,兩個不同重量級的拳擊手的較量。 以貨運為例。雖然市場需求增長旺盛,但目前中國民航真正能夠飛國際航線全貨機的數量只有十幾架,而僅美國聯合包裹公司(UPS)一家所擁有的貨運飛機數量就達600架。中國民航年貨郵周轉量為30多億噸公里,尚不及美聯邦快遞(FedEx)一家的1/3。 這就難怪國內航空公司反應如此緊張不安。處于封閉的市場環境保護下的歷史已經結束,“狼”已經來了,本身還弱小的“羔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被吃掉,同時盡快提高競爭實力,成長并實現與狼共舞,確實是個沉重的話題。 其實,套用一句老話,包括天空開放的任何改革策略的實施,對于航空企業來說,應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經濟全球化既然已是大勢所趨,航權開放也就不可避免。“航權是個復雜的變數”,變數包括:分析博弈雙方的長短,找尋蘊涵的機遇,通過加大開放、加劇競爭等方式,在優勝劣汰中提高自身競爭力等等。有專家分析說,這如同生態環境中麋鹿和狼的關系。沒有狼,麋鹿缺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競爭,反而日趨衰弱,失去了活力。國際航空“狼”的到來,可以激活中國航空“麋鹿”的潛力。 目前,中外航空機構發布的預測都不約而同地顯示,未來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呈高速增長的趨勢,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之一,這顯然將成為中國民航成長的巨大推動力,也是實現與狼共舞的天時地利。 (作者為《中國民用航空》雜志社副主編) 相關專題 《中國經濟周刊》封面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