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發展比增速更“亮眼”
■ 社論
數據證明,過去一年,經濟結構確實在發生向好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起作用。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實現7年來GDP首次提速。
從這份成績單來看,經濟增速突破“7年之癢”,是一大亮點,但除此外,另外幾大亮點更值得注意。
比如,工業生產增長加快,企業利潤較快增長,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尤其是制造業增長7.2%,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
這幾個數據,釋放出兩大信號:一是實體經濟在回暖,二是技術驅動帶來的增長效益顯著,從而帶動了工業整體增速。
另外,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保持持續增長勢頭。不過服務業另外幾個數據更惹人注意: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0%、15.0%和15.1%。
這幾個數據可謂相當亮眼。戰略性新興服務業,是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出現以及社會分工的細化和消費結構的升級而新生的行業,包括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服務業、租賃業、商務服務業、科技交流業、推廣服務業、居民服務業、社會福利業、倉儲業等。而生產性服務業,就是為制造業提供配套服務的,通過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來帶動制造業的發展。這兩個領域的數據增長喜人,反映出國內生產消費在升級。這就不僅是經濟的量的提升了,而是表明有了質的提升。
當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處于關鍵階段,重要戰場就是制造業。一方面,當然是要制造業自身進行優化改造;另一方面,也要有配套性行業介入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將科技、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節能環保技術等引入制造業,從而引發制造業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全鏈條升級改造。
目前,全球制造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產業轉移,為了保持與一些成本洼地相比的競爭優勢,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尤為重要和緊迫。與東南亞等地相比,我國制造業在土地、勞動力成本方面已經逐漸失去優勢。但是,在我國珠三角、長三角制造業基地,制造業產業配套十分完善,這是東南亞國家不可比擬的。因此,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制造業提供完善和創新性的配套服務業,將極大鞏固和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中的優勢地位。
因此,2017年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保持較高增速,對于投資、消費和制造三方面帶來的影響都是顯著的,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數據證明,過去一年,經濟結構確實在發生向好變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起作用。
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中國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必須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2017年的經濟發展為2018年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不斷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做好房地產、能源產業的宏觀調控,培育壯大新型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的基礎上,相信2018年同樣會是一個高質量發展之年。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