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樓市之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1日 17:34 《財經文摘》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的一句詩,寫出了中國人數千年來對安居的渴望,也激起了房價爆漲對今人正常生活沖擊之痛。

  “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中國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的終極目標,也是改革能得到人民認可和接收的響亮口號。20多年來,伴隨著城市化快速擴張下城鎮建設的迅猛推進,中國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官員也津津樂道于面貌大變下政績的顯赫,GDP、固定資產投
資迅猛增長也成為考核官員政績并決定其仕途命運的重要指標。在這種官商聯體、利益刺激和行政激勵三位合一的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中國房地產業,注定具有商家與政府利益命運共生的特征。

  一方面,市場化改革調動了商家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市場的供給方顯得極為活躍。與傳統的計劃經濟相比,福利分房一統天下的制度被打破,房子越蓋越大,越蓋越豪華,“廣廈”不再是虛幻的空中樓閣。這些變化,無疑是市場化之功。

  而另一方面,伴隨著收入差距拉大的中國經濟軟肋,市場的需求方似乎相當被動。對于消費者而言,他們只要在發生交易的時候“簽字畫押”就行。房價的決定更與消費者無關,開放商要價多少,他們就只能掏多少銀子。為了一套住房,大多數消費者必須花掉全部積蓄,然后向父母兄弟、親戚朋友四處借貸。“花掉了子女的撫養錢,再搭上父母的養老錢”,這種透支未來的消費方式,對年輕的購房人來說,確實是普遍的無奈和悲哀。面對這樣的市場,多數購房者只有恐懼不安,望樓興嘆。

  這是什么樣市場?用經濟學理論似乎很難套上經典的市場類型,哪一種都不符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有特征。我們只能得出結論: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是非理性的,市場之手已經發揮不了價格的自我調節作用,用一句常用的經濟名詞,就是市場失靈。

  2005年上半年以來,針對房價問題,社會上進行了激烈爭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喧囂一時。學者、開放商、甚至政府官員都被紛紛卷入,房地產一時成為令人矚目焦點問題。2005年5月27日,國務院研究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問題,提出控制房價上張勢頭,并駁斥為房地產價格上漲提供依據的“地荒說”。事與愿違,僅僅才過了一年,“新政”就在一個奇特的市場面前功效倍減,現在,僅北京的樓盤價格上漲幅度就超過過去任何時候。2006年5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措施。事實上,房價就是在嘈雜的爭論自我膨脹的,形成“你爭你的,我漲我的”這一奇異格局。

  對癥下才能下藥,現在的樓市之病不再是單純的市場問題,政府的調控手段往往被地方政府的消極抵抗下顯得軟弱無力,行政壟斷才是癥結所在。現在,房價上漲的討論與否已經成為一個偽問題,現象的背后,我們不得不反思當前住房模式的合理性,以維護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權。

  主題閱讀:

  瓜分與掠奪

  農民市民雙輸!

  大佬們,請閉嘴!

  跳出地產看地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