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據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Transmedia發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12月31日,王亞偉旗下的外貿信托-昀灃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累計單位凈值為1.1386元。也就是說,王亞偉轉戰私募首年,產品凈值增長了13.86%。
從行業整體來看,2013年陽光私募平均收益率為13.63%,2013年冠軍“創勢翔1號”的收益率更高達125.55%,王亞偉私募基金的業績在業內屬中等水平。
另一組可供參考的數據是,在昀灃的存續期間,即2012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累計跌4.65%,深證成指跌9.16%,中小板指數漲19.44%,創業板指數漲幅高達83.96%。
基于此,有人對王亞偉頗感失望,他們認為神話已破滅。而在筆者看來,投資界原本就不存在神話,王亞偉轉入私募界的一層重要意義,是他為國內陽光私募樹立了一個標桿。
王亞偉曾有一段風光無限的公募歲月。彼時,他作為華夏基金[微博]的黃金招牌,享受著各種資源傾斜及宣傳照顧,在外界眼中,他已成為華夏基金的神話人物。
2012年5月,王亞偉出走華夏基金,并在深圳前海注冊成立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公募一哥轉投陽光私募界,一時間引發空前關注。
2012年12月21日,王亞偉的首只私募產品昀灃完成募集。憑借以往的號召力,昀灃的各項數據均創陽光私募產品新紀錄:募資超過20億元,固定管理費率達2.5%,認購門檻達2000萬元。
在筆者看來,王亞偉為私募界樹立了標桿,主要是在于他所創立的私募基金行事風格已接近海外成熟私募基金。
在金融相對發達的海外市場,私募基金具有很強的私密性。海外私募基金不僅對自身投資策略高度保密,大部分私募也不愿對外披露單位凈值數據。
反觀國內大部分私募基金,則一直處于過度曝光之中。諸多私募基金管理人經常公開發表市場策略,甚至敢于公開力薦旗下重倉股,殊不知這也是干擾市場的行為。
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也非常熱衷公開宣傳自身業績。運作一只規模較小的私募產品,一旦業績領先便四處公開鼓吹宣揚,國內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慣于以此方式壯大旗下私募基金。一旦規模擴大,產品操作難度隨之上升,這類私募基金管理人又容易因業績滑落被投資人及媒體窮追猛打。
王亞偉與這類做法截然不同。自2012年底成立昀灃計劃后,該產品的凈值從未向第三方機構公開,一直僅向購買人披露凈值信息。若不是此次Transmedia發布昀灃產品的凈值數據,外界對這只產品的盈虧情況仍一無所知。這一年多,王亞偉也沒有接受采訪,更遑論公開發表投資策略觀點。
當然,王亞偉也有著保持私密性的底氣。鏖戰公募戰場多年,出眾的業績口碑使之不必再為招攬客戶發愁。謝絕媒體曝光,則為其保證了專注投資的純粹性。
話又說回來,對于昀灃這類管理資金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產品,年收益接近14%已不簡單。業內也一直倡導,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私募業績,忽略短期波動。
再者,王亞偉“奔私”的首年,其實已經賺錢多到令人眼紅。按2013年王亞偉私募基金20億規模粗略計算,管理費收入已達到5000萬元,業績提成則約為5544萬元,年收入已超過1億元。王亞偉為國內私募樹立的這個標桿,顯然讓一般圈內人士只能望其項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