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左希
2021年12月29日,廣發銀行全資子公司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廣銀理財”)在上海舉行揭牌儀式,成為2021年首家、也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到期前最后一家揭牌成立的銀行系理財子公司。
早在2019年末,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全資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而隨著廣銀理財的揭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已有11家理財子公司獲準籌建或已開業。伴隨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理財市場呈現更加清晰的發展脈絡。而迎來全面凈值化時代的理財公司和理財產品,應該如何發展?
銀行機構積極布局
《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2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4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拿到開業批復并已經揭牌開業的有22家。而在這22家公司中,僅有1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廣銀理財)是在2021年當年拿到獲準開業批復并完成揭牌的。
回顧監管機構對理財公司的批復歷史,2018年,2家獲批籌建;2019年,15家獲批籌建,11家獲準開業;2020年,7家獲批籌建,9家獲準開業;2021年,5家獲批籌建,2家獲準開業。
“2021年理財公司批復數量變少了,這是因為目前拿到批復籌建或開業的29家理財公司,基本已經覆蓋了主要的商業銀行。”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獲批籌建的理財公司變少,主要原因是理財公司的集中批設期已經過去,目前進入常態化批設階段,監管部門秉承“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有序批設,所以這是非常正常的變化。
另外,普益標準研究員唐燕妃認為,隨著大中型銀行和有實力的城商行的理財公司陸續完成布局,監管部門對于設立理財公司的要求,例如最低10億元注冊資本、理財業務專營部門連續運營3年以上等,對于還未設立理財公司的中小型銀行來說,是有很大努力空間的。
事實上,各銀行金融機構對開設理財公司的熱情依然高漲,不少銀行都在積極布局。2021年,北京銀行、西安銀行先后宣布擬籌建理財子公司,另有烏魯木齊銀行將“關于請求授權設立理財子公司和信托公司的特別議案”納入股東大會會議內容。
未來發展更趨差異化和全球化
據普益標準的數據,自2019年第一家理財子公司成立以來,理財公司的產品存續余額占全部市場產品存續余額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理財公司存續產品規模的占比已經從2019年年底的3.42%上升到2021年6月底的38.80%。經過兩年的高速發展,截至2021年6月底,理財公司已經超越股份制銀行,成為存續理財產品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第一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由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籌建的匯華理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華理財”)正式開業。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開業,另有2家在籌備開業中。
專家表示,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批設與發展,是理財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措施之一。“一方面,此舉能夠彰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信心與決心,推動理財業務更好的開放;另一方面,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外資成熟的資管機構經驗、能力和人才,更好地推動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推動資管市場高質量發展。”董希淼說。
對于外資資管機構來說,也能夠借助投資理財公司的方式,更為順利地進入中國市場,分享到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是一個互利雙贏的合作。
中外合資理財公司的入局,也為我國理財市場和理財公司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新挑戰。
“未來,理財公司競爭會更加呈現差異化特征。”普益標準研究員茍海川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監管的統一和趨嚴,監管套利將逐步消除,以往監管差異化下的業務差異和業務優勢變小,各理財公司需找準自身定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此外,理財公司的配置和業務也將更加全球化。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等正式開通,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正在不斷深化,理財公司能夠利用其較為成熟的跨境跨市場投資能力在全球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更好地幫助國內居民進行海外資產配置。“并且隨著理財公司不斷吸取國際資產管理經驗,逐步向國際資產管理標準靠攏,并走向成熟,理財公司將開啟資產管理全球化的道路。”茍海川表示。
抓牢數字化發展機遇
在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理財產品成了各家理財公司競爭的主要渠道和方式。理財產品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理財公司也要迎接更高級別的挑戰。
未來的理財產品會有哪些特點?理財公司又該如何發展?
“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進程,理財產品會更加專業化、數字化。”董希淼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理財產品的凈值化程度不斷提升,伴隨著的是理財公司投研能力的穩步提升,理財公司投資專業化程度會不斷提升。并且,因為金融科技手段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理財產品的銷售方式拓展到了借助手機銀行APP和網站等數字化手段,而理財產品的數字化,依靠的是理財公司的數字化。
“理財公司要抓住科技創新帶來的數字化機遇,加大科技資源投入,適應業務轉型,穩步推進科技規劃,堅持科技系統建設要為業務轉型發展賦能和服務。”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表示。
茍海川認為,隨著理財公司的相繼成立,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種類更趨多元化,為了鞏固和拓展產品的市場份額,各理財公司將加大對不同市場和客群的調研,緊隨時代發展需求,精耕細作,走出同質化競爭階段,進入個性化、多元化發展階段。
責任編輯:張玫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