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劉藝文
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推出正在加速。
10月19日,證券時報記者從相關券商處獲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完成了首輪個人養老金行業平臺對接驗收測試工作,首批約7家券商參與測試,以頭部券商為主。
一家參與測試的券商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結算將測試結果單獨反饋給了各家券商,驗收測試通過的市場參與機構,可以向中國結算平臺申請測試報告,測試報告將作為券商上線養老金業務的必須材料之一。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除了參與中國結算的平臺對接測試,不少頭部券商的APP已經上線了個人養老金業務預約功能。
業內人士認為,對券商而言,一方面,個人養老金業務會帶來一部分的代銷費收入;另一方面,券商可以以這個業務為切入口,增強與客戶的互動粘性,立體多元化地服務投資者。
首輪平臺對接測試完成
“中國結算出了第一批測試驗收結果,首批參加測試的機構有7家左右。”一家參與測試的頭部券商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但是測試驗收結果不會對外公布,而是由中國結算單獨反饋給各家機構。
為了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中國證監會授權中國結算搭建了上述系統平臺——基金行業平臺,該平臺將銀行、基金管理人、代銷機構等連接在一起。
投資者參與購買個人養老金,需要通過已接入基金行業平臺的基金銷售機構或其他該公司認可的機構,向基金行業平臺申請開立平臺賬戶。
基金行業平臺根據投資人申請,為投資人開立唯一的平臺賬戶,作為記錄其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情況的載體,并記錄平臺賬戶與投資人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間的關聯關系。
同時,投資者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等信息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通過基金銷售機構或其他該公司認可的機構向中國結算申請更新相關信息。
這意味著,基金管理人、基金賬戶行、基金銷售機構等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參與主體在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前,應向中國結算申請接入基金行業平臺,成為平臺參與機構。
因此,備戰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首批頭部券商,在10月12日至18日參與了中國結算組織的系統驗收測試。
“驗收測試通過的市場參與機構可以向中國結算申請測試報告,測試報告是上線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必須材料之一。”上述頭部券商相關人士表示。
實際上,此前證監會發布的《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開展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相關業務的基金銷售機構應當具備的四大條件之一,就是“與基金行業平臺完成聯網測試”。
作為重點業務向前推進
某中型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根據目前的要求,受益比較多的是頭部券商,畢竟代銷門檻比較高。個人養老金投資正式實施的話,就機構代銷規模而言,銀行肯定是大頭,券商份額占比不會太大。不過,即便如此,這對于券商來說也是很可觀的增量業務。
目前,已經有頭部券商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們很看好個人養老金業務,已將這塊業務當做重點業務來推進。
“對券商而言,會有一部分的代銷費收入,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券商可以以這個業務為切入口,增強與客戶的互動粘性,立體多元化地服務投資者。此外,個人養老金業務可以與券商的其他業務形成互補。頭部券商投顧人員多,在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方面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都有優勢。”上述分析師稱。
還有券商人士稱,其實券商代銷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的業務,與代銷一般的產品還有一些差異。如果是一般的產品,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時贖回,這樣會對券商的保有產品規模造成負面影響。個人養老金則不一樣,投資者會持續穩定地投入,增加機構的產品保有規模。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其權益歸參加人所有,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除了對代銷機構形成利好,個人養老金業務也給股市帶來一定程度的增量資金。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表示,他們測算2035年個人養老金規模或將達到12萬億元,參考美日經驗,預計養老金入市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繁榮發展。債券類資產仍舊是養老金的第一選擇,目前各類養老金融產品中債券類資產占比均在80%左右。未來隨著養老金增值需求提升,權益類資產比例或將從目前的20%提高至40%左右,有助于提高A股穩定性,使得權益市場和養老金形成良性互動,并相互成就。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