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危機扼住歐洲咽喉。
在俄烏沖突隆隆炮火聲中,一場天然氣大戰也愈演愈烈,歐洲只剩“最后一口氣”。
為了應對迫在眉睫的“斷氣”危機,當地時間7月26日,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批準了一項提案,要求所有國家在今年8月至明年3月期間自愿將天然氣用量較2017-2021年的平均水平削減15%。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宣布,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們已經就冬季前減少天然氣使用量達成政治協議,緊急情況下將強制實施用氣量減少15%的目標。
但鑒于歐盟將多個國家和行業納入豁免范圍,這項協議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市場對此也不看好,7月26日,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暴漲逾20%,突破200歐元/兆瓦時關口,法國電力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天然氣期貨也出現大漲。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算是禍不單行,一方面天然氣供給不確定,另一方面法國核電不給力、北歐南歐因為干旱水力發電不足,電力供給非常緊張。法國第四季度電力期貨峰值合約一直徘徊在上千歐元/兆瓦時的水平,顯示了歐洲電力市場的恐慌。
此前一天,俄羅斯宣布將進一步削減通過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輸送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25日表示,根據行業監督機構的指示,通過北溪一號管道輸送的天然氣從27日起減半至每天3300萬立方米(20%)。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此前北溪一號已經關停十余日,勉力在21日后恢復供應。本次減供表面上是由于“維修間隔期的結束和渦輪機的技術狀況”,實質上是因為“歐盟繼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措施”,地緣博弈決定了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具備高度不穩定性。北溪一號減供、停供問題正威脅歐洲能源安全。
在俄氣再次削減通過北溪一號管道的天然氣流量后,歐盟的天然氣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而這也將進一步打擊本就脆弱的歐洲經濟。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天然氣是優質燃料和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在部分工業行業中被大量運用,由天然氣生產的丙烷、丁烷也是現代工業的重要原料。從直接影響看,天然氣短缺將使企業減產,開工不足,產量下滑。從間接影響看,居民在能源領域的支出成本提高將降低對于其他產品的消費,使企業銷售減少,庫存積壓,盈利無法實現。
“斷氣”陰霾籠罩之際,被扼住咽喉的歐洲將何去何從?
“庫存保衛戰”挑戰重重
隨著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供應大幅減少,歐盟面臨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秦炎對記者分析稱,俄羅斯減少北溪一號天然氣流量,其實還是為了掐住歐洲的能源咽喉,反制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方面,俄羅斯自己的天然氣儲氣庫的量在上升,所以俄羅斯需要保持一定的天然氣出口,不能完全停掉。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國家在加緊尋找俄氣的替代來源,提高儲氣量以安全過冬,俄羅斯現在減少對歐洲供給,可以拖延歐洲補氣的速度,增加過冬供給壓力。不過,俄羅斯出于自身經濟考量,可能不會真正完全掐斷對歐天然氣供應,大概率一直保持低供應量。
在王有鑫看來,天然氣是俄羅斯反制歐盟的重要砝碼,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前期北溪一號的天然氣輸氣量大幅下降,已導致歐盟各國天然氣價格大幅攀升,企業用能成本提高,各國通脹爆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眾不滿情緒滋生。隨著下半年天然氣需求量的增加,此時俄羅斯減少輸氣量,將進一步激化歐盟各國內部矛盾,民眾生活將遭受較大影響,可能迫使各國反思和調整對俄政策。
與此同時,在俄羅斯持續減少對歐洲天然氣供應之際,各國恐難實現補充庫存的目標。
歐盟計劃在11月1日之前將天然氣庫存提升至儲氣能力的80%,以便為冬季需求高峰提供緩沖。德國則設定了更高的目標,要在11月時達到95%。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數據顯示,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已達儲氣能力的66%。
其實在俄羅斯25日宣布最新減供之前,德國能源監管機構就曾表示,將難以實現存儲目標。德國聯邦網絡局局長Klaus Mueller表示,按照40%的運力,德國在11月1日之前完成90%或95%的儲氣目標是“不現實”的。截至7月23日,德國總存儲量為 65.91%。如果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只能維持40%左右的輸氣量,那么到11月份之前德國最多只能儲備80%至85%的天然氣。
這也意味著,隨著俄羅斯供氣再度減半,接下來儲氣目標就更難達成了。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表示,在20%的流量下,歐洲冬季前庫存將只能提升至存儲能力的75%-80%。
在俄羅斯對歐洲供應持續減少之際,美國加大了出口力度。美國能源信息署 (EIA) 援引國際天然氣協會(CEDIGAZ)的數據稱,由于俄烏沖突期間增加了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供應,美國2022年上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與2021年下半年相比,美國今年上半年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環比增長了12%,達到平均每日112億立方英尺。
但美國短期內無望取代俄羅斯作用,新增大量產能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在今年6月,由于一場火災導致自由港液化天然氣出口設施中斷,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比2022年前5個月平均出口量減少了11%。自由港液化天然氣公司預計將在10月初恢復部分液化作業,并在年底前恢復全面生產。
“省氣計劃”效果幾何
面對日益嚴峻的危機,包括歐洲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德國在內的各國政府都主動提高了節能措施,但實際上歐盟“節流”的效果并不佳,過去幾個月歐盟國家的天然氣總使用量僅減少了5%。
眼看寒冬越來越近,歐盟要求各成員國“自愿”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15%。7月20日,歐盟委員會推出一項“歐洲天然氣需求縮減計劃”,要求各成員國在今年8月1日到明年3月31日間采取措施至少減少15%(4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用量。
秦炎對記者表示,歐盟提出冬天節氣15%的計劃,這個數字符合之前牛津能源研究所的計算。如果俄羅斯供氣減少,然后替代氣源短期內難以完全補足缺口,那么只有消費側采取措施,才能實現安全過冬。確切地說,歐洲目前還沒有到能源短缺,只是能源危機,而現在討論的措施就是為了避免或者減輕冬天能源短缺的影響。
但這一緊急規定遭到了半數歐盟成員國的反對。例如,西班牙副總理、生態轉型部長Teresa Ribera指出,這一計劃“既不公平也不有效”,政府將捍衛工商界的利益,減少使用天然氣可能會導致西班牙工業“嚴重喪失競爭力”。
因而歐盟重新起草了一份新的限制天然氣用量提案,將多個國家和行業納入豁免范圍。沒有與其他成員國天然氣網絡互聯的成員國不受強制減少天然氣需求的限制;電網與歐洲電力系統不同步且嚴重依賴天然氣發電的成員國也可獲得豁免,以避免出現電力供應危機。
需要注意的是,歐洲各國的天然氣儲氣量水平不一,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在秦炎看來,減少天然氣消費畢竟會影響工業等領域,哪國都不想自己受到太大損失,因此最初提議的15%強制目標遭到了多個國家的反對。有的國家認為這個減氣目標其實就是為了保德國,因為德國的儲氣量目前較低。
盡管最終達成了協議,但即使是歐盟部分官員也警告稱,鑒于多國獲得了豁免,這個規定實際上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并導致歐盟各國難以在冬天到來前存儲足夠的天然氣。
對此,秦炎分析稱,歐盟畢竟是個成員國聯合體,也沒有非常有力度的約束機制來制約減氣目標的實際執行。捷克作為理事會主席國,在最近幾天對歐委會的緊急提案進行修改,削弱了目標,增加了很多豁免條款,所以實施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意味著其實歐盟無法實現減少15%天然氣消費的計劃。那么如果俄氣一直減供,歐洲儲氣量不能達到目標,那么冬季供氣就會十分緊張,將面臨氣價飛漲和被迫削減工業、居民用氣的困境。
接下來局勢可能會如何發展?秦炎預測,俄羅斯也深知歐洲目前補氣的迫切性,所以會繼續減少出口,未來幾個月北溪一號的流量預計會反反復復地增減波動,歐洲氣價繼續在高位震蕩。由于短期內供給不足,“無米下鍋”的歐洲面臨的選擇就只有被動減少天然氣消費量。
歐洲恐“難逃此劫”?
隨著天然氣危機愈演愈烈,歐元區經濟衰退的概率也越來越大。
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警告稱,能源價格處于高位及天然氣短缺令經濟承壓,德國瀕臨衰退。制造業指數大幅下滑,對未來幾個月的悲觀情緒已經達到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種種跡象來看,歐元區經濟衰退已是大概率事件。王有鑫對記者表示,一方面,能源短缺將使歐洲工業生產大幅下滑,行業增加值減少。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加息將打擊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信心,而且能源價格上漲是歐元區通脹的主要驅動因素,而能源價格上漲主要由能源短缺和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單純靠加息無法有效解決通脹問題,可能只會以經濟衰退為代價。
事實上,經濟數據已經釋放了衰退信號。歐元區7月綜合PMI從6月的52.0降至49.4,跌破50.0榮枯線,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萎縮。其中制造業PMI初值為49.6,低于預期值51;服務業PMI初值錄得50.6,創下15個月新低。
此外,歐元區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紀錄低點。在通脹創新高、俄羅斯可能切斷能源供應的情況下,人們預計經濟可能迎來衰退。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27,低于6月的-23.8,也弱于經濟學家預計的-24.9。
在企業層面,德國工商總會(DIHK)警告稱,由于天然氣價格飆升,德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目前共有16%的工業公司被迫通過減產或部分放棄某些領域來應對當前的能源形勢。其中,能源密集型產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受到影響的公司占比高達32%,是整個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如果歐洲接下來遭遇寒冬,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會更大。王成強表示,去年冬季拉尼娜現象曾引發反常寒冷天氣,使得歐洲部分地區氣溫陷入十年來新低,進而刺激天然氣需求。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報告,此輪拉尼娜現象始于2020年7月中旬,將持續到2023年夏天,連續三年出現的情況較為罕見,歐洲今年存在寒冬風險,這樣會加劇天然氣缺口問題。歐盟天然氣總消費量的近三分之一來自俄羅斯進口,若地緣危機不能有效緩解,天然氣價格存在進一步泡沫化發展的風險,威脅歐洲經濟。
盡管當下還是炎炎夏日,但準備好足夠的天然氣過冬已成為歐洲最急迫的挑戰。秦炎分析稱,只有北溪一號流量保持在40%以上,德國才有可能實現11月份儲氣量達到95%的目標。如果儲氣量達不到目標,德國過冬就會面臨天然氣短缺,就要采取措施削減工業、居民用氣,不僅會對經濟活動有負面影響,加深經濟衰退,還會影響民生,后果很嚴重。
(作者:吳斌 編輯:和佳)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