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IPO又開始了。但是,由于游戲規則的調整,此輪打新讓公募基金等大機構、大資金們高興不起來,因為在“僧”極多、“粥”極少的情況下,第一輪下來,眾機構紛紛感覺預期收益率甚至連資金成本都無法覆蓋。對于公募基金,年初那一輪曾經由打新而帶來的高收益,估計要成為往事了。就那些認購、申購了特定類型基金的基民來講,的確會比較失望,但是,放眼整個證券市場、基金市場,本著長遠發展的角度,這或許不是一件壞事。
首先,前期新股的暴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股IPO相關規則中的某些缺陷。就市場的規范與有效發展來看,這樣的缺陷不應該長期存在,因此,修改和調整規則就是必然。
其次,打新對于公募基金這些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來講,實際上就是在做“懶人理財”。想當年,在規范化封閉式基金發展的早期,公募基金都曾經享有過專門額度的新股配售福利,后來由于飽受詬病而被取消。前不久,大家都還記憶猶新,不讓一級債基打新,也有一定這個方面的深刻含義。現在,讓公募基金告別“懶人理財”,就是要逼出他們的專業資產管理行為,否則就沒有在這個市場上競爭的資格。
再次,回顧混合型基金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從早期的股票投資倉位花樣繁多,到后來的30%~80%,再到現在的普遍0~95%。這個頂天立地股票投資倉位,其實是給了混合基金最大限度的大類資產配置空間和權力。截至今年6月26日,混合型基金(不包括保本基金)已發行了45只,其中使用絕對收益業績比較基準的產品有14只,占比為31.11%,無論是總量,還是占比,帶有絕對收益率基準的混合型基金發行量都達到了市場有史以來的新高。但是,現在來看,這個新高并沒有給市場帶來新的希望,因為絕大部分此類基金前期都沉迷于打新。
自2008年以來,由于股市行情的長跌不起,公募基金的市場形象一再下跌,其根本原因在于無法為投資者創造出良好的收益。為此,行業的部分人士已經率先喊出了“為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的口號,希望以此來挽回正在逐漸失去的市場份額。但是,要創造絕對收益,只能夠依靠打新嗎?百分百不是。
公募基金專業化資產管理能力的體現,不僅僅在于選股、選債,還在于大類資產配置,在于擇時。但是,在實際投資運作過程中,非常多的基金都沒有把這項工作做好。未來,在沒有新股的暴利之后,我們希望基金公司能夠真正為投資者創造出全新的絕對收益。
(作者系濟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