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收益惹爭議 銀監會擬新規理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6:20 第一財經日報
部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近期出現的“零收益”、“負收益”狀況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第一財經日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銀監會正在研究調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擬針對現在出現的問題制定一些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規范。 伴隨著去年10月之前股市的高漲,2007年國內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呈爆發性增長。社科院金融所近期發布的《2007年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評價和分析報告》顯示,去年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302只,外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760只,均遠超2006年數量,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接近1萬億元。 但目前上證指數與去年10月創出的歷史最高點6124點相比,已經縮水40%多,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也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負收益。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天在“2008和訊理財產品研討會”上表示,目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問題已經開始暴露,風險已經開始顯現,在商業銀行規范產品營銷、加強信息披露的同時,也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外部監管。 目前,適用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規范有兩個,即銀監會2005年發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 光大銀行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張旭陽說,《暫行辦法》和《指引》主要強調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但是在產品設計和投資方面規范得并不全面。 針對現在存在的銀行理財產品營銷不當和信息披露不全面問題,郭田勇認為,監管部門有必要在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發布和信息披露方面進行規范,有些方面甚至需要提出標準化的要求。 其實,《暫行辦法》和《指引》已經強調了商業銀行應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并公布理財計劃投資的詳細情況,但實際操作中某些銀行執行不到位。對此,北京博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宋崇宇在研討會上說,監管部門對于銀行告知義務的范圍規定不夠明確,希望銀監會細化相關條款,特別是涉及告知義務的條款,目前強制性告知義務太少了。 霍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