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360專欄
這波雷潮,似乎漸漸平靜下來了,從最近一個月貸羅盤的數據來看,基本已經沒有大雷出現。
雖然仍有個別的羊毛平臺奇跡般的依然存活著,但我想經歷過這一次浩劫之后,應該沒有誰敢擼一線以下的羊毛了吧。
其實這次的大洗牌,主要是洗掉了二線的羊毛自融臺子,待收50億以上的一線平臺都扛住了。
而剩下的一線平臺們,年化收益也基本都是10%左右,這是我們未來大概率的投資收益了。
大家應該清楚,隨著行業大洗牌,現在的P2P頭部平臺資產基本都是真實的,用是否自融來判斷平臺是否安全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那么我們如何從一線平臺中挑選收益更高,安全性也更高的平臺?
我認為,財務數據將是考量一線平臺實力的新的重要標準。
平臺有多少資產,今年實現了多少利潤,賬上有多少現金,背負多少債務,這些統統都會在財務報表中體現。
選P2P就和選股票一樣,財務數據健康的平臺,生存能力自然會強于不少。
目前已經上市的P2P企業,每個季度都會公布一次財報,而未上市的頭部企業,也會每年公布一次財報,這些資料是我們追蹤平臺很好用的工具。
財務報表中哪些科目比較有用呢?凈利潤、凈資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息負債等指標,都能體現一家P2P企業的實力。
凈利潤是不是每年持續增長?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否充沛?凈資產是不是夠多,底子夠足?有息負債是不是太多,壓力太大?
單獨看這些指標大家會覺得很懵逼,因為沒有一個評判標準,但目前P2P行業有個特殊點,即集合標多由P2P平臺承擔信用中介的職能。
所以如果我們把待收余額理解成平臺的外債(剛兌情形下),那么就會比較直觀。
平臺資產1個億。
做了2個億的貸款余額,崩了,投資人讓它償,即使清盤兌付,至少還能從平臺這里追回50%;
做了20個億的貸款余額,崩了,那就只能追回5%。
因此平臺凈資產/待收余額=兜底率
兜底率也就是平臺全面暴雷,雷的放出去的款子一毛都收不回了,我們拿著平臺自己的資產去變現,能追回的比例。
令人比較驚訝的是,銀湖網在這個數值上排在上市系第一位,高達30.2%,所以擔心銀湖網的朋友,淡定淡定。
我們繼續演推,還能推出兩個比較有用的指標,比如
凈利潤/待收余額=壞賬率閥值
這個值反映平臺能承受多大比例的壞賬增長,好比1個億利潤對應10個億待收,那么說明平臺10個億里即使增加1個億以內的壞賬,至少能保證平臺能繼續盈利,這個壞賬率閥值就是1/10=10%。
平臺能持續盈利生存,是我們投資P2P的第一要務,倒閉了錢還怎么收回來?
從P2P上市系的半年報利潤來看,桔子理財和拍拍貸一枝獨秀,分別為4.89%和4.43%,如果能穩住增長,全年的壞賬率閥值達到9%問題不大,這是一個很高的安全邊際,因為平臺的壞賬率也就是9%左右,也意味著即使壞賬翻倍,平臺也能繼續運營。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待收余額=短期償付比率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平臺短期能調動的資金,當平臺遭到擠兌時,這個資金量有可能被用于回購平臺流動性,來保證平臺正常運轉,從而降低債轉困難,或者集合標被打散的風險。
因此假設待收余額全部集中明天到期,那么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待收余額就是平臺短期能滿足流動性的償付比率。
但要清楚,上市系P2P平臺是受到證監會監管的,明里直接拿錢回購流動性肯定是不合法,因此上市系P2P并不一定會在遭擠兌時用于回購流動性。
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一種情況下,這三個指標可能會同時失效!
即“平臺去剛兌”,意思就是我平臺不給投資人兜底,我只負責催收,大不了我不做了。
去剛兌確實存在可能性,因為之前就有道口貸為先例,但中國行情仍然以錢包金融和銀湖網這類為主,平臺最終還是要給投資人兜底的,因為一個平臺對應著幾十萬上百萬投資人,平臺投資只是認你平臺而不是認借款人,集體拿不到錢的話平臺還不得被投資人給掀了?
因此當下情況,集合標剛性兌付仍然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依靠這些數據,即能大幅縮小我們投資人遭遇的信息不對稱危險。
但不管怎么說,去剛兌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數據能提供幫助,但也有諸多不確定性風險,理性看待。
我花了幾個小時整理了頭部P2P平臺的相關數據,做出兩張表格:
第一張是已上市P2P頭部平臺18年中報的財務指標(注意,壞賬率閥值=凈利潤/待收,凈利潤取的是上市公司二季度中報,和信貸尚未披露中報,因此利潤取一季報,利率統一取年標):
第二張是未上市頭部P2P平臺17年年報財務指標(壞賬率閥值中凈利潤取17年年報):
部分平臺我沒有收錄,比如陸金所、開鑫貸這類靠背景吃飯的,以及團貸網、有利網這類資產端與理財端分離的,因為單看平臺的財務數據意義不大。
上市系P2P的財務數據一個季度更新一次,未上市系P2P的財務數據是一年更新一次,大家也可以持續關注,挖掘P2P企業的動態變化,防范風險于未然。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