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說:這就有得一比了。微軟、盛大和新華都皆上市公司,平安亦然,他們都是混合經濟,而非國有控股企業。為什么唐駿的功勞可以有期權和轉會費的酬謝而大家認了,但馬明哲20年立起平安的苦勞,拿了不如唐駿的銀子,卻要吃口水?馬明哲自然不平衡。應該還有些人更不平衡。比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他們離開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國銀行轉赴官職時,都沒了期權,且工資大幅下降。能以這些共產黨員的楷模去要求唐駿們嗎?如果唐駿們早先知道,期權本是逗你玩的,或雖兌現卻必遭口水,他們還會苦干快上嗎?
文中說:唐駿和馬明哲確有不同。微軟、盛大和新華都根子上就是外企和私企,而平安是國企起家。這就是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了。如果禁止國企變為混合經濟,或禁止私人資本進入早先國企壟斷的行當,中國的改革還有的改嗎?
隔了1周,在同一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回應文章,說“我之所以把平安高管高薪和交強險扯上(之前此君曾刊文),是因為忿而告無門,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文說明了什么?不像許多網民在網上呼嘯一下就撤的,此人是在報刊上寫文的,是傳統的紙介媒體,是相對負責任的,卻還因為忿忿,而通過自己都不以為然的方式發泄。也就是說,平安所面對的最大量的是非理性、發泄的、不甚了解事、甚或不愿深思熟慮的人云亦云的公眾。
以下是發表在《上海金融報》上的文章《馬明哲的“榮耀”歸功于國家扶持》。文章說:貌似程序公平下掩蓋的卻是人們的種種質疑,薪酬公司到底依據什么標準來確定馬明哲薪酬?哪個被聘請的薪酬公司不投其所好,不“就高不就低”?普通股東對于高管的薪酬到底有多大的話語權?薪酬委員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等都在馬明哲直接或間接控制下,他們能做出公正的選擇嗎?在標準不明、監督不力的情況下,請薪酬公司核薪和自定薪酬有多大的區別……中國企業的做大做強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比如平安開業第一天,工行就宣布,在為貸款企業提供保險代理業務時只選平安一家,倘若不是國家政策賦予平安從事特定行業的資格和稀缺資源經營管理權,任何人都不可能榮耀……
顯然,實際情況大多不是這樣的。比如,1988年的深圳平安,再受到國家的扶持,能超過人保嗎?公眾不了解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官員也有許多不甚了了的時候。將近10年前,國家工商總局要反壟斷,執意要把保險行業列為壟斷行業。那時保險巨頭人保正在分家,平安、太平洋、兵保、泰康、新華等,以及一批外資公司也在大發展,保險業正在為有序或惡性競爭熱鬧著。這哪里有個壟斷的樣子?工商總局的官員沒搞明白,怪誰呀?
如今,平安高薪危機怪誰?怪誰都沒用,只好檢討自己。平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沒有從大勢上扭轉被動局面。其中當然有中國幾千年傳統思維的高壓線使然,也有解釋工作稍嫌對不上板的原因。
高薪危機發生后,平安在自家的網站和公告中做了許多解釋,但細想,這等浮躁的年月,誰會認真地、逐次逐條地去閱讀?平安也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但媒體的落地效果卻不明顯,這可能是沒能說服媒體,也可能是媒體轉述時沒有達到傳播效果。平安曾通過書面形式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為什么不是記者的表達?而平安自己站出來有如廣告,缺少公信力。另外,質疑平安高薪的人大多是不看《中國經濟周刊》的。平安面對的是巨量沖動的、缺少理性的公眾,要想取得效果,平安須低下身段,在他們的話語環境中做工作,這樣才能對上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