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文|半梳 平襄 曉月
過去的十年中,前7年國內健康險增速幾乎沒有低于30%,到了2020年增速從之前一年的30%,腰斬至16%。
再過一年,這一數字,僅為3%;2022年為2%。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健康險市場的規模和前景,但這兩年生生卡住脖子,難進分毫。
追其原因,表面看是健康險主力重疾險深陷發展瓶頸,和百萬醫療、惠民?;鶖颠^小難以扛起行業增長;實則原有健康險模式走到盡頭,無論重疾險還是百萬醫療等險種,已將能保之大部分健康險人群或者說標準體覆蓋完畢。
真正考驗健康險經營成色亦是體現行業責任的待擴容群體——帶病體、慢病體等需健康管理、風險減量管理減輕患者、國家醫保負擔的醫療險種則難以挺進。
這既有歷史和現實發展環境成因,也有行業經營底蘊不足的原因。這一次,在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家戰略頂層設計下,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政策紅利下,健康保險再一次迎來更為具體實質性的政策助力: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適用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稅優健康險產品的擴容,和醫保和商業保險數據共享機制的打通,注定將為近乎干涸的健康險市場注入更多活水。
1
-Insurance Today-
時隔8年再出實質紅利新規
稅優健康險打掉條框全面擴容
早在2015年8月,當時的中國保監會便印發了《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成為最早將稅收優惠與發展商業健康險相結合的一次嘗試。盡管由于試點范圍及產品有限,覆蓋的人群及保費規模都不大,但也為行業的深入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健康保障的需求不僅與日俱增,而且多層次、差異化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商業健康險的發展內涵,亟需進一步地擴大。
圍繞這些年行業的特點及市場需求,監管及相關單位對于健康養老保障、長期護理產品等也相繼出臺推動政策,并提出發展要求??梢哉f,增加產品種類類型、擴大覆蓋人群,也是這幾年監管單位對于商業健康險的一個重要探索與指導方向。而時隔8年之后,稅優健康險再次出新規,打掉曾經的條條框框、全面擴大試點內涵,成為此次新規的重要特點。
新規中表示,“將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范圍擴大到商業健康保險的主要險種,包括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和疾病保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選擇。不再設計標準化條款,充分考慮消費者需求,增加產品保障內容,提高靈活性,僅對既往癥人群設置承保要求,其他產品設計內容均交給市場主體。同時強化事后回溯分析,確保定價合理、經營可持續。”
并指出,“針對目前既往癥人群保障不足的現狀,要求將其納入醫療保險承保范圍,允許人身保險公司針對既往癥人群設置不同的保障方案,結合自身經營能力和市場需要開發保障額度更高、責任更豐富的產品。鼓勵開發針對既往癥和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長期護理保險、疾病保險產品?!?/p>
此外,這項新規還充分考慮到健康險的賠付率問題,明確了醫療保險產品連續三年綜合賠付率指標低于精算假設80%的,人身保險公司需盡快調整,并切實降低后續經營實際與精算假設的偏差,設計為費率可調的長期醫療保險應當建立雙向費率調整機制。
不僅將一直以來發展緩慢、但人民需求明顯的長護險納入稅優健康險,還明確提出將既往癥人群納入保障范圍,并綜合考慮了健康險當前的發展特點,全面打破人們對傳統健康險制式、標準化的認知,鼓勵更加靈活的發展方向,讓稅優健康險的內涵更加豐富、覆蓋面更加廣闊。
2
-Insurance Today-
加碼2萬億規模目標
進一步刺激健康險市場再現活力
健康險在我國保險業乃至社會經濟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贅言,特別是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整體框架之下,商業健康險必將是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制度的完善、民眾需求的釋放,也成為2020年監管單位及相關部委提出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的重要判斷依據。
不過很顯然,健康險當前不僅離這個目標有點小差距,本身的發展趨勢也難言樂觀。
2022年,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險保費還為8000余億元,且同比增長僅為2.4%。雖然2023年增速有所抬頭,但仍較為緩慢,還落后于行業的整體增速,至于兩年后的2萬億市場期望,可能更是想都不敢想。
不僅如此,長期作為健康險保費絕對主力的重疾險,在當年重疾新規切換的炒停售熱潮后,徹底一蹶不振,整體規模大為萎縮。
而短期健康險市場,也在百萬醫療險的繁榮過后,增速大為放緩,并且至今規模也非常有限。由此也能看出,在任何意義上來講,健康險都亟需一個新的增長刺激。
而此次稅優健康險新規的出臺,也許正是這個刺激增長的有力推動。在險種全面擴容后、相應要求更加適合當前市場趨勢和需求特點后,與稅收優惠有效掛鉤的健康險產品顯然對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來說,都將有著更多的吸引力。眾多限制的打破與政策上的鼓勵,也將為行業更廣泛的創新做出強有力的鋪墊。
尤其是在這一規定的框架下,當前各個渠道對于健康險的銷售也或許將被重新激活。
新規中對于長期醫療險、護理險及疾病險的鼓勵無疑也讓曾經長期健康險最為活躍的壽險個險渠道再次形成銷售節奏,甚至還可能起到穩定隊伍、提升銷售能力的作用。
而此次新規對于信息平臺與投保人信息賬戶的內容,也將推動本身就在賬戶經營有天然優勢的銀保渠道在健康險方面的銷售能力。雖然截至2023年5月壽險公司銀保渠道的健康險新單已經極為接近個險,但其實大多數產品都是披著健康險外衣的壽險產品,渠道對于純正健康險的銷售仍然乏力。
當然,新規中也將相關業務與公司所有者權益、償付能力及準備金覆蓋率高度掛鉤,讓一些內部經營治理存在問題的公司擋在稅優健康險的大門之外,確保推行過程中的業務質量與風險把控。
縱然新規自2023年8月1日才正式生效,紅利釋放也將有個時間過程,但這無疑也讓2萬億的市場目標重回暢想之中。
3
-Insurance Today-
一個健康險再爆發的時代:將被打開
此次稅優健康險產品的大擴容帶給行業更多期待,不僅僅是產品策略上的調整與支持,其中更來自于國家層面對商業健康險進一步的重視,新規中期待已久的商業保險與國家醫保的數據平臺打通,正是一個鮮明而重要的體現。
6月底,那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推進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與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信息共享的協議(征求意見稿)》的涌現,引發行業極大關注。
縱覽這份征求意見稿,其討論的核心問題即是,醫保與商保形成有效對接,真正的發揮商保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回溯上文可知,近年以重疾險為主的國內健康險發展陷入發展瓶頸,增速急墜。一眾保險公司,尤其是保費更為枯竭的財險公司紛紛將增長點聚焦商業健康險的醫療險種,如團險、百萬醫療和惠民保產品等。但增長依舊不理想。
2020年國內健康險保費增速尚有16個百分點,2021年和2022年僅有3%和2%,不足9000億元。
其中,2022年重疾險新單僅為歷史最高時期的三分之一,而百萬醫療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持續下滑,多見腰斬現象;而近兩年爆發的惠民保,也在2022年后進入穩定發展期,保費規模也有限為百億級。
事實上,縱覽全球健康險真正的大險種并非具有壽險特色的重疾險,而是醫療險和護理險,與大健康市場密切關聯也更能體現醫療服務專業能力的高額醫療費用保險、收入損失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綜合醫療保險等險種。
但上述險種做大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建立醫療數據和商業保險數據的共享機制,大成階段即為管理式醫療。
否則商業保險對醫療費用數據的不透明令之無法看到真實的情況,面對行政色彩濃重的醫療衛生體系,更無法進行精準的產品設計、定價或賠付管理,導致保險公司不敢進入上述領域,尤其是帶病、慢病人群的保障更是無從談起。
這部分人恰是真正需要保障的人群。因此,只能關注被保險人得病后的經濟補償,而對事前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難以深入觸及。這方面惠民保的發展即可證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著過百城市和上億人群參與的業績。但死亡螺旋、賠付等問題始終籠罩其上,對之持續性有著極大挑戰。
如上,伴隨這一波商保與醫保數據共享機制的推出、稅優健康險產品的大擴容,和銀行渠道在健康險方面的持續發力,加之國家層面更為注重的數億慢病人群、帶病人群的納入,或許健康險又到了再爆發的時代。這無論對國對民對行業,皆有利。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