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報名中!“2022年全國惠民保評選”活動正在進行
原標題:參保人數近1億人,惠民保,可持續嗎?
記者:韓雪萌
近年來,惠民保在各地快速發展,但該類業務由于不進行核保、統一費率、產品大都為短期險,可能因為參保人逆選擇導致項目不可持續。同時,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還設置了業務最低賠付水平要求,險企很可能出現虧損,降低后續參與積極性。
2020年,“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以惠民保的形式走進大眾視野,并陸續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走紅,參保人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超過4000萬人次。
2021年,惠民保繼續“攻城略地”。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1日,全國27省114個地區239個地級市推出了上百種惠民保類產品,累計參保人數達9600萬人,保費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
惠民保井噴式爆發,反映出城市群體對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也為商業健康保險構筑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畫出精彩的一筆。但是,從惠民保的發展與運營現狀看,其依然面臨著參保率、賠付率以及信任危機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
費用低廉受眾廣
惠民保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因其覆蓋面廣、受眾群體廣,而深受民眾喜愛。有專家認為,惠民保的出現,代表著我國商業健康保險未來的發展方向。
“每在一個城市推出,惠民保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在此之前,幾乎沒有哪一款保險產品能得到這樣的矚目。” 據一位參與惠民保的第三方平臺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2021年以來,很多惠民保項目的核心詞是“升級”,不僅既往癥人群可以投保,報銷范圍也拓展并涵蓋了醫保范圍外的相關醫療費用,各地的惠民保都在力爭擴大保障范圍,降低理賠門檻,產品在賠付比例、免賠額上進行升級。
有別于一般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是,惠民保有獨特的定價體系。惠民保是與基本醫療保險緊密銜接的一款補充高額醫療費用的保險產品,最大的特色是免除了核保限制,采取相對寬松的團險方式。“一城一策”“一城一率”是其定價的特色。費率因城而異,不與個人健康狀況掛鉤,繳費低廉,相當于百萬醫療險的費用,卻核保寬泛。保險公司不會因投保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以貌取人”。因此,落地之后,各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較高。
價格能穩住嗎?
惠民保因費用低廉、覆蓋廣而受追捧。但是,低廉的投保價格能不能持續,已經開始讓人擔憂。
從已經進入續保階段的先行地區看,惠民保的續保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譬如南京的一款惠民保產品,價格三年之內保費從49元增加到99元,承保的保險公司也經歷了更迭;有的區域,一地有多個惠民保類型的產品,彼此之間形成掣肘。譬如北京“京惠保”,在市場突襲黑馬“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壓力下,2021年主打加量不加價,維持一年79元的定價不變,而“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定價為每年195元。
因此,有人問,惠民保的定價水漲船高,近200元的價格是不是高了?2022年,惠民保的低價位是否能穩住?
在惠民保定價中,確定價格的關鍵因素是城市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歷史賠付數據及規律的分享,而要想把純保費估計得更為準確,預期賠付中除了考慮投保人選擇性投保和既往癥患者帶來的風險外,還要考慮可能遇到重大自然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巨災風險造成賠付額增加的情形,即估計純保費時要在歷史賠付額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安全附加,不同公司的精算師則可能有不同的考慮。
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陳滔認為,目前各地幾十元、上百元的惠民保產品保費總體還是充足的,這也是該類產品成為普惠保險的一個根本原因。
在他看來,惠民保承保的是高額醫療費用風險,其發生頻率較低,同時作為補充型高額醫療費用保險產品僅賠付社保“三大目錄”內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后的剩余部分和部分特藥費用(不少地區都有明確的藥品目錄),屬于限定性風險,純保費不會太高。
陳滔認為,惠民保產品要做到定價充足,首先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到一定程度的社保商保理賠信息共享;其次,一定要建立費率的逐年調整機制和適當的風險共擔機制才能始終保證其費率的充足與合理性。目前保險公司定價考慮偏謹慎,造成產品費率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但也不能簡單根據目前國內多數城市惠民保產品的實際賠付率較低就得出其總體定價過高的結論。
“死亡螺旋”之問
惠民保產品雖然好,但是,理賠能不能快速、便捷,很多消費者心里并沒有底。另外,這么好的產品,物美價廉,持續性怎樣?
惠民保的普惠特征決定了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這一項目的當前收益比較有限。這就要求保險公司結合自身的市場策略和償付能力作出科學安排,不能一味跟風承保,且過低或過高的賠付率均非良性結果,可能使民眾獲得感不足,或放大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參與該項目的險企主要通過免賠額與賠付比例來降低超賠風險,但承保該業務依然有很多風險點需要警惕。
目前,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健康保險工作委員牽頭發布的《“惠民保”發展模式研究報告》指出,部分地區惠民保產品參保率較低,會讓保費資金池規模不足,運營成本不能有效攤薄,保險公司風險難以把控,可能將產品引入“死亡螺旋”。
惠民保的保費不斷上漲,在一些觀察者看來是因為參保人群年齡偏大、核保寬泛,造成險企實際運營虧損嚴重。上述報告認為,惠民保目前尚處于早期的探索和經驗積累階段,中長期的賠付趨勢以“保本微利”為理想狀態。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認為,惠民保參保門檻較低,增加了其中可能發生的道德風險,使得惠民保對非健康人群的吸引力更大,健康人群的投保意愿相對較小,長期來看項目將更容易受到死亡螺旋效應的影響。
超賠風險有多大?
保費很便宜,又能將大量帶病體、中老年群體納入保險范圍,險企既然有虧損,進一步而言,會不會“賠穿”?
一位人身險公司的業務人員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惠民保的潛在風險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關切。在監管部門最近發布的一份文件中,已經對險企進行了警示:近年來惠民保在各地快速發展,但該類業務由于不進行核保、統一費率、產品大都為短期險,可能因為參保人逆選擇導致項目不可持續。同時,部分地方政府部門還設置了業務最低賠付水平要求,險企很可能出現虧損,降低后續參與積極性。
安信證券分析師張經緯認為,2021年一季度,產險公司健康險承保虧損達7.59億元,由于產險公司承保的健康險主要為惠民保、百萬醫療險等1年期產品,因此,不排除惠民保虧損的情況。
但樂觀者認為險企對惠民保設置了較高的免賠額,可以保證不出現虧損的情況。以滬惠保為例,其不論年齡、性別,1年的保費均為115元,最高保障為230萬元。不過,其醫保目錄外住院自費醫療費用超過2萬元的部分方能報銷,既往癥人群賠付比例和非既往癥人群賠付比例也有限制,分別為50%、70%,這樣降低了超賠風險。
“據醫保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職工醫保次均住院費用為11888元、次均個人自費住院費用2900元,普通疾病較難達到惠民保起付線,大大降低了險企大額賠付可能。”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表示。
泰康在線副總裁丁峻峰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惠民保和傳統醫療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各種年齡和帶病體均可投保,如果經營不善,將來的賠付風險確實比較高。保險公司需要提高經營和管理高風險人群的能力,將后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做成體系,通過主動管理,持續地為參保人群提供服務。
據悉,目前在滿足監管規定條件下惠民保產品的附加保費一般設定為總保費的20%至30%,但對于其幾十元和一、兩百元的總保費,不少保險公司仍認為上述比例的附加保費難以應付其額外投入的推廣費用和這類新業務帶來的核保、理賠及保單維護成本的增加。因此,相對純保費而言,有效維持或進一步降低惠民保產品附加保費,才是維護該類產品普惠性的主要途徑。
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的精算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惠民保賠付情況的行業數據,但承保大量高齡、帶病體必然有很高的風險,目前險企通過提高免賠額和設置賠付比例來降低這一風險,但免賠額設置多少才是盈虧平衡的關鍵。
1月4日,滬惠保發布的半年理賠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滬惠保賠付總金額超過3.78億元,平均每天為客戶送出超過207萬元賠付額,單人最多累計獲賠超過40萬元,單人案件最高賠付金額為30萬元。就此數據,參與承保的公司認為半年理賠數據符合預期。
對于惠民保的未來,朱銘來認為,醫保主管部門可以與保險監管機構合作,建立惠民保價值評估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可涵蓋可持續性與普惠性兩個維度。更有專家建議,隨著惠民保在一、二線城市的飽和,可進一步探索適合中小型城市和縣城、鄉村地區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