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三十九載:盛宴不再?|金融大時代

壽險三十九載:盛宴不再?|金融大時代
2021年08月20日 10:59 新浪財經

  刊首語:2021,中國金融業新十年大幕開啟。新浪財經推出《金融大時代》年度專題,專題包含“100人100瞬間”、“時代有溫度”、“行業有情懷”三大篇章,回望歷史鏡鑒,記錄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本文由新浪財經、保契聯合出品   

  暑去秋來,涼意漸生。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一些行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遭遇了“寒冬”,有的企業甚至沒能等到本是充滿收獲喜悅的秋天,便猝然倒地。

  感受到刺骨寒意的,還有這樣一個行業:壽險業。

  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面對前所未有的內外挑戰,保險業曾經引以為傲和賴以存身的逆周期屬性突然失靈,伴之而來的是行業內卷加劇、保費增速急降、人力隊伍流失、業務品質下滑。

  保險怎么不好賣了?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這樣的問題,掛在業內人士和投資者的嘴邊,成為不可承受的行業之重。

  昔日之保險業,書寫過無數的高光時刻——

  自1979年國務院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保險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紅利和新時代的步伐迅速發展,完善了中國的金融體系,成為服務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柱。

  2017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壽險市場,此后成長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大國,中國在通往保險大國和強國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碩果累累。

  光陰似箭,風光易逝。

  也就是從那時起,壽險業告別了高增長,步入衰退,中間雖有波瀾起伏,終歸于低迷。

  今日之保險業,正經歷著轉型的困惑——

  嚴苛的監管環境疊加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保險姓?!钡某跣挠龅脚荞R圈地的沖動,日益激烈的外部競爭折射出的本領恐慌,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訴求囿于遲遲邁不出的第一步……

  溫水中的青蛙,已然到了最危險的境地。

  (一)盛宴不再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值得細細品味的百分比。

  前不久,今年二季度保險業經營數據發布?!?021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4.2%?!?/p>

  “4.2%”,相比一季度的“7.8%”有明顯下滑,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行業的增長乏力。

  來看去年二季度的數據?!?020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7萬億元,同比增長6.5%?!?/p>

  顯然,“增速”已讓整個保險業、壽險業背上了沉重包袱,成為行業迫切希望扭轉頹勢的重要心理指標。

  這是一條還在下滑且看不到終結跡象的趨勢線。

  專家學者對此有著獨到觀察和判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保險系主任郭振華日前撰文認為,“我國壽險業經過2013—2017年這一輪高速增長后,增速逐步下滑,目前已經走入低谷。”

  據他研究,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壽險業保費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6.5%、20.3%、1.9%、13.8%和8.4%,保費增速從2018年開始大幅下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從對新業務價值貢獻最大的個險渠道來看,2021年,繼1月和2月保費因“開門紅”因素和老版重疾險停售因素形成大幅增長后,2021年3月和4月,中資人身險公司個險標準保費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1%、-37%,外資人身險公司個險標準保費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和-19%,慘淡程度令人唏噓。

  春江水暖鴨先知。保險高管們更是感同身受,感慨于挑戰滿滿、壓力重重的中國保險業。

  平安人壽董事長丁當在日前的一場演講中表示,“過去10年的保險業,從高速增長,到快速下滑?!薄扒?年,2012年到2018年的壽險業年均復合增速為18%。而近3年,2019到2021年,根據2021年上半年保費收入預測,年均增速將快速下降到僅有3%左右?!?/p>

  這是一個略顯悲觀但又異常清醒的預判。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行業的低迷,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力的大量流失,而人力的大量流失又導致整個行業數據“雪上加霜”,周而復始,進入惡性循環。

  丁當給出一組數據:“五家上市壽險公司,也是最大的行業頭部公司,他們的銷售人力,從2019年到2021年已經延續3年下滑,今年又進入到一個加速階段,2021年上半年就下滑了超20%。兩個階段對比,2012—2018年的年均人力復合增速為17%,2019年至今的年均復合增速則為-10%左右?!?/p>

  更棘手的是,業務品質出了問題,這可是壽險公司的命根子。13個月保費繼續率進入下跌趨勢,目前仍未企穩;新業務價值增速顯著下降;投訴案件暴增,退?!昂诋a”日益猖獗;員工借助互聯網平臺將矛盾糾紛擴大化的案例不斷增多,形成不良示范效應。

  重重困難面前,內憂外患之下,壽險行業吸引資本的能力隨之下降。今年以來,許多投資者坐不住了,保險股怎么不香了?

  基本面“壞”了,香餑餑也會變燙手山芋。

  (二)低迷之困

  超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仍有極大提升空間……在愈加遼闊的中國經濟大海中,在日益旺盛的保險市場需求面前,壽險業怎么就陷入低迷困境中了呢?

  筆者近期和幾位壽險公司的高管進行了交流,一種直觀的感受就是:整個行業充斥著迷茫氣息。面對復雜多變的監管環境和發展環境,很多公司無所適從,處境不容樂觀,“從未有過的艱難”“爭取能活下去”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大環境如此,自當順勢而為。

  監管政策密集出臺,公司經營也在發生變化,處于轉型期的壽險業迎來新的發展格局。然而,多年積弊一朝難除,內外競爭日趨白熱化,疊加嚴監管高壓,于是陣痛變長痛,痛不欲生。

  頑瘴痼疾深入骨髓:傳統營銷隊伍重“量”輕“質”,代理人隊伍大增大脫;服務成本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需求不能充分滿足;管理水平低,埋下發展隱患。

  坐井觀天故步自封:相比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保險業創新不足,產品形態老化,沒有與時俱進。

  我們看到,作為壽險業的核心支柱業務,重疾險過去10年迎來大發展,成為養活代理人隊伍和部分內勤員工的主力險種,但目前疲態盡顯。復雜難懂的條款、嚴苛的承保條件、不友好的理賠體驗等都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更嚴峻的是,在人類的生命周期中,適合投保重疾險的人口總量是有限的,但目前這一人群已被充分開發甚至過度開發,存量不存,增量難增。

  華泰證券研究發現,重疾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率2019年下降至4%,2020年則出現了負增長。盡管2021年1月和2月重疾險借著新舊版轉換銷量大增,但從3月和4月人身險公司個險標準保費同比大幅負增長來看,2021年全年重疾險新單保費仍可能出現負增長。

  壽險業亟待挖掘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前,“惠民保”遍地開花,呈現爆發式增長。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低價、高保額的保險產品導致重疾險沒有市場了,甚至將成為傳統保險公司的終結者。

  筆者認為,惠民保確實對同質類商業保險產品有一定擠出效應,但影響非常有限。自2015年深圳推出第一款“惠民保”,到2021年6月底,全國已有26個省份推出了專屬“惠民?!保婕氨kU產品140多款,累計超9300萬人參保,保費收入超100億元。

  相比萬億級的壽險市場規模,惠民保短時間內難成氣候,而與生俱來的種種先天不足也制約其長遠健康發展。

  當然,惠民保受歡迎也折射了壽險業長期以來的供給與需求“錯配”,為壽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借鑒,能發揮“試驗田”的作用。

  分析壽險業發展,“投資”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對經歷過“野蠻人”“妖精”橫行的保險業來說,許多人想到“投資”仍心有余悸。那時,個別激進公司在經營中沒有資產負債匹配概念,短錢長配,盲目投資,現金流出現問題,留下不少“爛攤子”。

  但經過多年的規范和整治,激進發展之路早已被堵死。保險公司更注重穩健經營,保險產品逐漸回歸保障本源,安全性、全周期、專業化優勢愈發顯現。

  監管部門曾表示,商業保險兼具保障與儲蓄投資屬性,是財富管理的重要提供者和參與者。保險在風險保障、資產管理、跨周期財務安排等方面的特點,正好契合了新時期財富管理的全方位多層次需求。

  當前,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財富管理工具和養老選擇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正在浙江?。ê瑢幉ㄊ校┖椭貞c市開展,“收益穩健”這一屬性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也激勵保險公司不斷提高自身的資產投資和管理能力。

  管中窺豹,不高的投資收益水平和過低、過嚴格的預定利率管制已經成為削弱壽險產品保障功能、抑制壽險產品需求的重要因素,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壽險產品吸引力低、銷售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三)破釜沉舟

  這是壽險業的至暗時刻嗎?顯然不是。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嗎?這樣的說法在壽險業的發展過程中卻又出現過不止一次。

  似乎每一次黑暗的時刻總能過去,但黑暗的時刻又很快會到來。歸根結底,轉型的口號喊得震天響,行動起來輕飄飄,治標不治本,因此每次都是“轉型,轉型,轉而不行?!?/p>

  不可否認,保險公司確實努力過。有的聚焦于業務一線的管理動作,由重規模增速向重業務品質轉變;有的圍繞客戶需求導向,提供更多模塊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豐富選擇;有的瞄準高凈值人群,“用精英服務精英”;有的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隊伍,實現體驗、效率和成本飛躍提升;有的構建壽險生態圈,為客戶提供從搖籃到天堂的服務。

  各家公司各施所長,百花齊放,不可謂不努力,但效果甚微。

  生死面前,沒有退路。

  轉型不能再是“獨奏曲”,絕不是靠幾家保險公司自己內部搞出一系列舉措就能輕輕松松完成,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保險公司、從業人員等各司其職,相互助力,共同奏響轉型“協奏曲”。

  轉型也不能再是修修補補,小打小鬧,必須要有一番大動作。

  改革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改革已是刻不容緩。

  對壽險業來說,其一直是改革的先行者,尤其是在費率改革方面,率先完成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主流產品價格下降20%左右,業務規模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成為保險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亮點。繼續深化費率形成機制改革勢在必行。

  對監管部門來說,既要嚴監管,更要善監管;既要解決好干預過多問題,也要處理好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理順監管與市場的關系,在產品定價、資金運用、市場準入退出等方面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保險公司的經營自主權,激發活力。將定價權還給市場,激勵保險公司加強產品服務創新,向市場提供質優價廉的保險產品,更好滿足保險消費者的需求。

  對行業協會來說,要履行好督促會員自律、促進行業發展的職責,尤其是要主動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監管部門和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保險市場存在的風險與問題,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保險公司則應來一次觸及靈魂的革命,改變“賣產品”的僵化套路,著眼于解決客戶實際風險保障需求,充分考慮不同群體需求的差異性,開發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把“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落到實處。打造多元服務生態圈,進而擺脫低水平的價格競爭,滿足客戶的綜合服務需求。

  長痛不如短痛,當前壽險業粗放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保險公司不僅要算規模賬,更要算質量賬、效益賬、長遠賬這筆大帳。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唯有壯士斷腕、堅定革新方能迎來黎明曙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相關專題: 時代有溫度專題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5 內蒙新華 603230 11.15
  • 12-15 善水科技 301190 27.85
  • 12-15 長江材料 001296 25.56
  • 12-15 炬光科技 688167 78.69
  • 12-14 凱旺科技 301182 27.1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