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第1167期】FOF的出路:混合ETF·FOF
2024年第二周,基金2023年四季報還沒有出,相關的采訪提綱就已經發過來了:如何評價FOF(含必須按照FOF方式運作的養老基金,下同。)在2023年度的發展情況?規模下降的原因是什么?FOF該如何走出困境?----非常感慨:記者們的市場敏感性很強!專業程度非常高!
根據已有數據和我的觀察,2023年,首先,從總規模來看,雖然歷經波折,但公募基金行業依然在發展;其次,并非所有類型基金的規模都在減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以及QDII基金、封閉式基金,等等,規模都在增加,規模減少的是混合基金、FOF。基礎市場行情的結構性表現,促成了基金發展狀況的結構性變化。混合基金規模的下降,主要是降在混合偏股型基金。
回顧過去,造成FOF發展困境的原因可能在于:
第一,現有FOF的一個重大缺憾:贖回資金到賬速度很慢,通常在T+6左右,造成這種情況的客觀原因在于理論上有個兩次贖回。但是事實上非得有這個必要嗎?這個話題我已在《減少在途,提高效率,提升魅力》中探討過,按照現在的技術手段,完全能夠克服。
第二,強制性的持有期要求。強制之后,負面效應已經非常明顯,以2023年為例:發行期平均達到42天,有史以來最高;發起式產品數量最多,超一半了;平均成立規模僅為1.99億元,為歷年最低。為什么偏偏在這類產品上要這樣做呢?現在來看,似乎沒有任何積極效果,是否可以去除或折中調整一下?
第三,現有管理養老基金的策略是否適用、夠用?除了TDF、TRF之外,是否還可以探索其它方法?我們為什么非得要把自己囚困在美國數十年前的那兩種老方法中?我們為什么老是要用人家的框框來套住我們自己?堅守穩妥與收益兩大原則,我們自己為什么不可以嘗試創新呢?畢竟市場背景不同。
第四,業績。業績為什么沒有吸引力?研究是否透徹?相伴FOF而紅的“大類資產配置”是否被透徹地理解,并且充分有效地落實到位?
公募FOF,管理人是公募基金公司,投資標的是公募基金,產品的內在邏輯非常好,包含天然的、獨特的、重要的優勢,理論上具有非常可觀的發展潛力。FOF的核心優勢在于:專業化的資產管理疊加專業化的資產管理,雙重的優中選優;底層資產具有無與倫比的、良好的流動性;對風險和收益做更高一個層級的二次平滑,更增加了一層良好的、有效的風險防范與分散的安全墊。
基于現狀,未來FOF的發展及走出困境應該做好:借助ETF高度透明的底層資產;靈活有效的資產配置;良好的產品形式。我們市場的發展非常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優化,在FOF方面,建議以現有的ETF·FOF為方向,以混合型的ETF·FOF為突破口,原因在于:
(1)把FOF的脫困發展基礎建立在當下最具活力的產品----ETF----之上,投基范圍、投基方式僅限于場內,以ETF的良好流動性來為持有人及時規避風險,并創造良好的收益,更加有望重塑FOF應有的市場形象和地位。因為《ETF大受歡迎的12個原因》,何愁混合型的ETF·FOF做不好?
(2)混合型的ETF·FOF有更多的大類資產配置空間,可以有混合偏股、混合偏債、混合平衡三種細分,前兩類我更看好。
(3)把ETF·FOF的交易標的全部限定在場內,可以讓贖回資金實現T+2交收,甚至T+1。
(4)混合型的ETF·FOF不是封閉式基金,但要在發行和持續運作階段控制規模。
(5)不上市。
(6)設立兩種類型的份額,一種是無持有期的,一種是有持有期的,分別設置不同的管理費率,后一種略低一些,以示鼓勵,以市場化的方式來自促進長期持有,而非簡單粗暴地一刀切。
近兩年ETF快速發展,已經為ETF·FOF的發展鋪就了良好的基礎市場環境。截至2023年末,已上市的ETF共有897只,資產規模2.05萬億元,僅12月份的成交金額就有2.73萬億元,日均1301.57億元,完全可以滿足ETF·FOF的市場流動性需求。回顧1999年,即行業起步的第二年,滬深兩市共有股票921只,年成交金額3.1萬億元,日均129.92億元,市場活躍度遠遠小于現在的ETF。
特別說明:(1)個人觀點,歡迎指正。(2)純粹的研究目的,無其它想法,力避涉及到具體的公司、產品。(3)本人原創,歡迎轉發。如果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或:公眾號《王群航》。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