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就是一級市場要看二級市場臉色行事,也即人們經常提到的新股發行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
1月12日,證監會召開2024年首場新聞發布會,證監會發行司、機構司和上市司負責人介紹了當前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新股發行節奏、投資端改革和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增持回購等情況。這也是時隔兩年多時間,證監會再次召開線下新聞發布會,畢竟證監會上次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間還要追溯到2021年9月24日。所以在兩年零100多天之后,證監會再次開啟的這場新聞發布會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針對市場關注的新股發行節奏問題,證監會發行司司長嚴伯進在1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IPO節奏明顯放緩。下一步,證監會將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繼續做好逆周期調節,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繼續嚴格把好IPO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伯進司長的這個表態,明顯與市場期盼的“暫緩IPO,讓市場喘口氣”存在一定的出入。在嚴伯進的表述中,“將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成為下一步IPO的主基調。
如果理解“將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可以說,這個表達與市場期盼的“暫緩IPO,讓市場喘口氣”并不絕對對立。畢竟IPO常態化并不意味著新股就需要天天發行,隔幾天發行與隔幾十天發行,都不妨礙“IPO常態化”的提法。畢竟IPO常態化還需要保持“科學合理”,還需要“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因此,在二級市場不振的情況下,階段性地“暫緩IPO,讓市場喘口氣”與IPO常態化并不矛盾。
關鍵在于如何評判怎樣的“IPO常態化”是“科學合理”的?因此,這就要明確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的標準問題。畢竟“科學合理”是一個比較抽象,比較模糊的一個提法,這種抽象模糊的提法很容易導致長官意志,其結果就是IPO常態化以個別長官的意志為轉移,個別領導認為是“科學合理”就是科學合理,個別領導認為“不科學合理”就是不科學合理。這是在IPO問題上典型的人治表現。
所以在IPO常態化的問題上,需要具體明確“科學合理”的標準,從而擺脫IPO環節的“人治”與長官意志。結合證監會多次提到的“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因此,這個標準就應該來自于市場本身,而不是長官意志。即二級市場的整體表現是評判IPO常態化是否“科學合理”的唯一標準。
當然,這里存在一個對“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的理解問題。本人以為,“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就是一級市場要看二級市場臉色行事,也即人們經常提到的新股發行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新股發行不妨礙股市行情的整體上漲,這就是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協調發展。而新股發行如果影響到了行情的上漲,導致股市下跌,那么這就是一二級市場沒有協調發展的表現。就前者而言,IPO常態化就是“科學合理”的;而后者就背離了“科學合理”的范疇。
所以“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就是要看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確定IPO的進程。如果二級市場是上漲的,那么IPO常態化就可以持續進行,如果二級市場行情達到一定的高度或達到一定火爆的程度,IPO常態化甚至可以適當提速。但如果二級市場行情是下跌的,尤其是表現為持續下跌的態勢,那么IPO節奏就應該放緩,而當二級市場跌穿某些關鍵位置,導致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處于虧損狀態的時候,IPO的節奏就應該停下來,讓市場喘口氣。
比如,當下,市場跌穿3000點,IPO的腳步就應該暫停下來,這就是“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的要求,也是“做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的表現。畢竟就A股市場來說,在A股跌穿3000點之后,投資者普遍處于虧損狀態,IPO繼續發行,這不僅會進一步擴大投資者的損失,同時也不利于“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因此這時的IPO也就很難認定為是“科學合理”的。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