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高
半年度收官,債基排名令人瞠目結舌。
截至6月29日,兩家中小基金公司新華基金[微博]和金鷹基金[微博],在債基半年度榜當中大出風頭。其中新華基金旗下新華安享惠金定期、新華純債添利、新華信用增益,以及金鷹基金旗下金鷹持久回報分級、金鷹元盛分級和金鷹元泰精選等,均排名進入債基前十名。
兩家公司囊獲2014年上半年固定收益類產品冠亞軍已毫無懸念。這一成績單背后,是否顯示兩家小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業務的管理上“金雞變鳳凰”?
僅從數據來看,兩家公司旗下六只債基均是最近兩年成立的次新債基,且規模多數在5億元以下。截至一季度末,個別的只有兩億元左右。
“規模小投資操作相對也簡單,債基要看能否獲得穩定的收益,而不能僅僅看短期收益。”6月30日,滬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指出。
“要做到15%的收益,至少杠桿有三四倍。如果遇到2013年的行情,可能會虧損得比較嚴重。”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債基經理則指出了另一個邏輯。
隨著半年度債基業績榜單浮出水面,績優基金背后“高收益”的來源或更值得關注。
袖珍基金領銜固收
新華和金鷹兩家基金公司之所以備受關注,與旗下債基“全面開花”有關。
新華基金目前旗下共有4只債基,其中新華惠鑫分級由于是成立于今年的次新債基,并未納入半年度評比的范圍,不過其它三只債基的半年度收益率均超過10%,最高的新華安享惠金定期收益率更超過15.5%,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首位。
對于一家2012年四季度才搭建固定收益團隊的基金公司來講,這一成績單確實值得喝彩。甚至到目前,該基金公司只有兩名債券型基金經理,一位是于澤雨,是新華基金從合眾人壽挖來的債基經理;另一位桂躍強則來自新華基金自己的股票投資陣營。
金鷹基金的情況頗為類似,也是2012年才發行首款債券型基金,其旗下共有三只債券型基金(分級基金合算)金鷹持久回報分級半年度收益率12.5%,在同類基金排名第二。其它如金鷹元盛分級、金鷹元泰精選等,收益率也均達到10%以上。目前金鷹基金旗下共有三位債基經理,分別是邱新紅、馬洪娟和張俊杰。
盡管新華和金鷹看似人員單薄,卻在2014年上半年管理出了業內最佳的債基業績。
“管理規模小的債基自然好做一些。”滬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指出。按其說法,規模超過20億元的,上半年業績多在3-6%之間,要做到10%左右的業績難度很大;規模較小,是這類基金業績領銜的一個必要條件。
今年基金一季報數據佐證了這一種猜測,新華基金和金鷹基金旗下六只債基中,規模最大的為金鷹元盛分級,管理規模11.44億元。其它的管理規模多在5億元以下。
其中冠軍新華安享惠金定期管理規模2.5億元,新華純債添利規模1.7億元。管理規模更小的比如金鷹元泰精選和新華信用增益,規模只有5000萬元。而從整體數據來看,投資收益達到10%的債券型基金中,多數管理規模較小。
從排名榜單來看,另一個特點是“收尾差距”拉大,比如銀河強化回報、中海惠利純債分級等,上半年均虧損。虧損最多的華寶興業可轉債收益率為-7.36%。與收益率最高的新華安享惠金定期相比,收尾差達到23%之多。
暗藏三四倍杠桿
從整體來看,債基業績出現分化,與年初債券型基金經理判斷分化有關。
“上半年,流動性較為寬松帶來了債市走牛,這一點比較超出預期。”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債基經理受訪時指出。
由于判斷分歧,因此在持倉配置上,基金經理分化較大,造成了債基業績收尾差拉大。
對于新華安享惠金定期半年度15%的收益水平,上述北京債基經理推測,這只基金的杠桿水平至少達到三四倍。
債券基金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進行回購,即基金經理將持有的債券品種質押出去,拿回資金進行再投資,一旦遭遇債市轉冷需要賣券應對贖回,這一類債基面臨的風險將會成倍放大。
“膽子大的,敢搏,今年上半年自然能獲得高收益。但是債券型基金不能只看收益率,而應該考察穩定收益的能力,如果碰到去年的行情,這樣的配置可能會虧得很慘。”上述基金經理認為。
從2013年上半年的債市風暴開始,債基經理經歷了一輪“集體性”的降杠桿操作,并且在下半年的債市轉冷中,不少基金經理更青睞保守的投資策略。
這也是新華基金和金鷹基金等小型基金公司,能夠在債基業績上做得比較突出的一個背景。
以新華安享惠金定期為例,從該基金業績報告的配置來看,成立僅三個多月已近乎全倉操作,彼時盡管尚看不出該基金做杠桿的跡象,但其持有的前五大券種均是城投債,且持倉比例分別均達到9%以上,顯示出基金經理配置上偏激進。
“經濟企穩預期可能會對債市行情造成影響,下半年行情可能出現波動。”上述滬上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認為,目前使用高杠桿的債基經理可以適當降低杠桿,以保證業績的穩定性。
歷史收益一直是引導投資人情緒的最關鍵因素,上半年做出一定的投資業績,無論對于新華基金、金鷹基金,抑或其它想在固定收益陣營有所突破的中小基金公司,均是下一步做持續營銷和推廣宣傳的抓手。
但是過于激進的投資方式,無疑面對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本報記者李新江對此文亦有貢獻)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