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
最悲催老鼠倉背后的投資感想
王其
基金行業的“捕鼠”行動繼續升級。本周,某基金公司80后女基金經理因“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被上海證監局取消基金從業資格,并罰款20萬元。這是今年以來公布處罰結果的第3起老鼠倉案,也是基金行業的第15起老鼠倉案件。除此之外,近期傳出因涉嫌老鼠倉而被立案調查的基金經理還有不下10起之多。
在上述15起老鼠倉案件中,有13起公布了非法獲利金額,獲利最高的為1883萬元。而虧損也有兩位。本周公布的這位女基金經理就以8.45萬元的虧損額排名墊底,成為“最悲催”的老鼠倉。不過,從已公布的相關信息來看,這位女基金經理一定覺得自己的老鼠倉很是冤枉。因為,這位美女只是一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憑借其掌握的公司旗下基金投資品種的查詢權,而同步或略晚于公司旗下基金買入了同一公司股票。這其實跟一般散戶的跟風炒作沒有太大的區別。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對于掌握一定信息和具有資金優勢的基金經理來說,通過老鼠倉獲利還是一件勝算很高的事情。比如獲利金額最多的案例中,該基金經理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靠300多萬元的本金賺到了1883萬元,盈利高達600%,其操作手法就是“先進先出”的經典式老鼠倉。而該基金經理掌管的基金總資產超過100億元,更是其頻頻得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何如此多基金經理不惜鋌而走險去搞老鼠倉呢?一方面,此前我國法律嚴格禁止基金從業人員炒股,一旦基金經理私下炒股則難免與公司股票池重合,不可避免涉嫌老鼠倉。另一方面,則印證了股票投資“買賣雖易,獲利不易”的殘酷現實,因此一些基金經理才想到老鼠倉這條捷徑。
近期一篇題為《一位屌絲基金經理寫給孩子的信》的微信就道出了其中的苦澀:“作為一個業績持續不佳的蹩腳基金經理,爸爸感覺一個屌絲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在過去十多年的投資生涯里,我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避免重復出現的錯誤,但是每次糾正了一個錯誤之后,都有新的錯誤會出現,周而復始,始終提高不了投資業績。”文章以利佛摩爾和巴菲特為例總結道,“其實這些大神們并非擁有過人的見識或品性,真正的事實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都能夠從自身的經歷中提煉出各種各樣的投資信條,當這個投資者賺到大錢后,他的信條就成了人人信奉的投資圣經;而當這個倒霉鬼輸光了老本后,他的信條就成了狗屎!”
去年11月,某基金公司副總的一篇《“聽風”與“識鳥”》的文章廣為流傳。然而不到3個月后,便傳來該大佬因涉嫌老鼠倉被查而“跑路”的消息。網友諧稱,其“聽風”的本領果然高強。回顧這篇文章,行文流暢、可讀性強是其一大亮點,其所列舉的案例也都相當經典,但卻未免有事后諸葛亮之嫌。再結合其涉嫌老鼠倉的情況來看,這番經驗之談更要大打折扣。實際上,大多數在股市上浸潤多年的老股民,也都有過曾經的輝煌,但這些經驗能否被再次使用,并實現盈利,卻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約翰·墨菲在《金融市場技術分析》一書中有這樣的分析:如果市場正在上升,那么買進策略更可取;如果市場正在下降,那么賣出的方法才是正確的;而當市場正在橫向運動時,置身市場之外通常最為明智。這聽上去很像是真理,方法客觀,簡捷明了且通俗易懂,但是如何看出市場“正在”下降、上升或盤整呢?這或許比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還要困難。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