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曾琢)基金經理炒股或將放開,這是《證券投資基金法(修訂草案)》中最令基民關注的內容之一。昨日17時草案已征求到1.3萬余條意見,很多投資者擔心基金經理炒股,容易引發“老鼠倉”等內幕交易事件。
此前,基金從業人員不許炒股。在《修訂草案》第十九條指出,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其本人、配偶、利害關系人進行證券投資,應當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報,并不得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發生利益沖突。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前款規定人員進行證券投資的申報、登記、審查、處置等管理制度。
對《修訂草案》允許基金從業人員本人、配偶、利害關系人進行證券投資,網友議論紛紛,支持者和反對者,雙方展開強烈論戰。
支持一方認為,《草案》十九條是有益突破,但需要加強監管。網友“石建軍”在微博力挺稱,既然基金經理可以炒股,證監會就做好了不怕會有“老鼠倉”的心理準備。網友“馬評大財經”認為,凡事都是“堵”不如“疏”,一味嚴禁查處,也收不到好的效果,不如引導其健康有序發展。
但多數網友持反對意見。網友“王中華888”認為,這是讓“老鼠倉”名正言順了;網友“任總助理”稱,這是明目張膽“開倉放鼠”。
這些普通投資者擔心也不無道理。最近,證監會從嚴查處內幕交易,多起案件浮出水面。部分基金經理利用非公開信息買賣股票,“老鼠倉”事件頻發,涉案金額千萬元以上。
據悉,2007年第一個被查出的“碩鼠”,是原上投摩根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唐建,因“老鼠倉”被取消基金從業資格、終身市場禁入。今年5月證監會通報了原交銀施羅德基金(微博)經理鄭拓“老鼠倉”案件,累計成交金額達5億元,非法獲利1400余萬元。6月份,原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涉嫌”老鼠倉“,被指控非法獲利1000余萬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