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度行情已成很多機構的一致預期。不過,大消費還是大藍籌,中小盤還是大盤股?買什么卻費思量。不妨來看看市場中的新生力量,800億,不算多,卻代表著方向。
理財周報記者 湯雅婷/文
這是從11月末跨入12月初的一周,這一周的基金市場,可以說是“應接不暇”。
12月2日,深圳,第八屆中國證券基金國際論壇,來了近40家基金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透露,目前約有5至10只ETF基金準備在上交所上市。
“發的怎么樣?”“目標多少個億?”會議間隙期,一些記者“截住”匆忙的基金公司老總們這樣發問。
14只基金同時發行
是的,近期出現了史上罕見的新基金集中發行。
截至12月3日,在發基金高達14只。廣發中證500、南方深成ETF等也剛剛結束募集,其中易方達深證100ETF聯接基金以近190億的規模讓市場再次驚嘆。緊接著還將有華夏盛世精選、博時上證超大盤ETF及其聯接基金兩大巨頭加入“發行大軍”。
上述基金中,除摩根士丹利華鑫旗下大摩強收益債券1只債基外,其余全是偏股型基金,其中以指數基金、紅利基金以及中小盤風格的基金為主。
有意思的是,在12月新發基金中,大規模基金公司旗下的新基金唱起了主角,已占到了其中的一半以上。比如,來自華安基金公司的華安動態靈活配置和出身南方基金公司的南方深成ETF聯接基金正在募集。此外,富國和匯添富等資產管理規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也有新基金正在銷售中。
年末規模大戰,趕發最后一只
新基金發行緣何在年末呈現出大幅回暖的趨勢?原因不外乎幾點:
一是市場預期大盤后市向好。跨年度行情預期已得到市場各層人士的共識。特別是大多數機構認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大盤在經濟復蘇和企業盈利的增強等實質性利好的刺激下,指數將會繼續走出一輪上漲行情,已經不再有太多懸疑。
二是通脹預期促成新基金發行火爆。在CPI同比增速由負變正逐漸臨近的情況下,通脹預期迫使投資者尋找更合適的抗通脹工具,而股票方向基金正是普通投資者抵御通貨膨脹的重要工具。今年四季度末到明年一季度,如果股市能繼續保持向上的勢頭,配合通縮向通脹的轉換,投資者對基金的興趣也有望保持較高水平。
此外,受到基金規模年度排名的影響,為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事實上,基金規模一直是“以新代老”的格局,對基金公司而言,用基金持續營銷來拼年底規模排名顯然不如發行新基金來得行之有效。
對于未來的投資機會,國泰中小盤基金經理張瑋主要看好三條主線: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的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生產服務等行業;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房地產、汽車、消費品以及醫藥等行業;投資拉動背景下的銀行以及建材化工等中游行業。他說:“建倉節奏會根據大盤走勢調整。”
華富基金公司研究部副總監陳茹說:“新興產業發展將是2010年全年的亮點,孕育最多的投資機會。此外淘汰落后產能會帶來行業的整合機會,我們看好煤炭行業的整合。消費相關的醫藥、食品飲料、汽車行業也值得長期看好。”
易方達深證100ETF聯結基金基金經理林飛說:“我們會盡量把倉位控制在靠近于95%,就是法律法規上限的部分。”
“低碳經濟”也成為不少基金的投資重點。正在發行的新基金東吳新經濟、招商中小盤、中歐中小盤等擬任基金經理均表示出對“低碳經濟”的極大興趣。
理財周報“800億建倉情報”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