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金明星是怎樣煉成的 國內基金業人才捉襟見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3:02 第一財經日報
王艷偉 隨著資本市場日益火爆,廣大“外行人”紛紛投身這個“圈錢”的游戲,作為專業人士的基金經理頓時顯得“供不應求”。從去年開始,基金經理頻繁地更換東家,甚至“移情別戀”轉投私募,還有少數基金經理自己另起爐灶。 隨著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的迅速膨脹,基金公司人員配備明顯的不足暴露無遺,尤其在基金經理后備人才的培養上,更突顯出前期人才儲備的匱乏。 大量基金經理的成長履歷有一定之規,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是絕大部分人必不可少的從業經歷。一個基金經理,需要相當長的孵化期,才能破繭成蝶。國內第一批基金經理,大多數是從業時間長、經驗豐富的券商研究員。通常情況下,國外對基金經理的培養期需要12年以上。 但最近兩年,由于國內基金業人才“捉襟見肘”,導致基金經理的培養期被大大縮短,只有大約5年時間,大量年輕的基金經理被“拔苗助長”地迅速推到前臺。一位基金研究員認為,“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來的基金經理,其投資能力仍欠火候。 另外,基金公司往往會忽視對基金經理的道德教育,再加上手頭巨額資金的誘惑,基金經理的職業操守令人擔憂。但這兩個隱患,在這樣的大牛市里,顯然都被炫目的業績掩蓋了。 南方基金公司總經理高良玉表示,公司近幾年在高校招攬人才時,有意識地引進機械、化工等工科類優秀畢業生。他希望他們在進入公司以后,先做行業研究,在對行業進行深入了解的同時,補充必要的經濟學知識,逐漸把他們培養成基金經理。高良玉表示,先做研究,后做投資,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基金經理的培養過程。 這樣的成長道路也得到業內許多人士的認可。“許多優秀的基金經理同時也是優秀的研究員。”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研究是投資的基礎,盡管基金公司也有專門的研究團隊,但基金經理本身的研究能力也不可或缺。 在研究員的崗位上磨煉兩三年后,優秀的研究員就會被任命為基金經理助理。“主要還是由基金經理帶他們,培養他們的投資決策能力。在公司發新基金的時候,這些基金經理助理也就順理成章地被聘為基金經理。”上述人士表示。 短短幾年時間內,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就化繭為蝶,蛻變成掌管幾十億到上百億資金的基金經理,他們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 “我是先做了一年債券研究,接著又做股票研究,天天加班,基本上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因為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公司給了很大的壓力。”記者采訪的一位基金經理助理正是經歷了這樣的蛻變過程,他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助理只花了不到三年時間,而該公司下一只新發的基金,也許就由他執掌。 私募基金經理的成長路徑與公募基金如出一轍。深圳明達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劉明達表示:“在人才儲備上,我們也是更傾向于自己培養,培養路徑與公募基金類似。目前我們的這批基金經理從業時間都在十年以上,而把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培養到可以獨當一面,至少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劉明達表示,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必須重視對基金經理個人道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事實上,在到處是誘惑陷阱的資本市場上拼搏的基金經理們,除了要承受成長過程的煎熬外,還需要抗拒種種誘惑。這種誘惑潛伏在基金經理成長的每一個鏈條上。 我國目前的法律是明令禁止證券、基金從業人員進行股票投資。但很多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實際情況是,大量的從業人員都在炒股,多數人會避開監管,用別人的賬戶操作,但也有個別人無所顧忌地直接用自己的賬戶炒股。 “一個整天與資本市場打交道的人,自己卻徹底不參與其中,這基本上不可能。”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如果不能抵擋資本的誘惑,在經歷了漫長歲月后,基金經理們最終破繭而出時,可能變出來的不是蝴蝶,而是蛾子。一旦東窗事發,這些基金經理損失的不僅是個人聲譽,還有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同時,整個基金業界,也會因為這些“丑聞”而聲名狼藉。 相關連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