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十數據
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引爆’經濟衰退這一炸彈。
在美聯儲繼續大幅加息的影響下,美國經濟增長已經在放緩,房地產市場疲軟,科技公司縮招,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小幅上升。但通脹被證明越來越根深蒂固,為了成功控制通脹,美聯儲可能不得不給經濟帶來更多的痛苦。
隨著美國通脹持續處于40年來的高點,越來越多的分析師認為,只有經濟衰退和失業率大幅上升才能顯著緩解美國的物價壓力。彭博社本月對經濟學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下滑的可能性為47.5%,高于6月份的30%。
美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表示:
‘我們必須遏制國內通脹,以達到預期的通脹水平。’
他預測,美國將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溫和的衰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其同僚6月加息75個基點,目前市場預計他們將在本周再次加息75個基點,并暗示未來幾個月將繼續加息。鮑威爾曾表示,比起把美國推向經濟衰退,不能恢復價格穩定將是‘更大的錯誤’。
美聯儲官員們還繼續堅稱,他們能夠避免經濟衰退,實現軟著陸。他們認為,美國經濟有潛在的優勢,并表示希望通脹能隨著借貸成本的上調緩解。
美聯儲應該開足馬力or及時剎車?眾說紛紜
按照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來衡量,5月美國通脹率為6.3%,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
更受歡迎的通脹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同比漲幅更加瘋狂:6月美國CPI較上年同期上漲9.1%,籃子中四分之三的商品和服務較5月份的年化增長率超過4%。
前美聯儲副主席、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Donald Kohn表示:
‘通脹根深蒂固,且正在蔓延。’
當前,控制通脹對美聯儲來說是一項棘手的工作,因為美國通脹的部分上行壓力并非源于需求過剩,而是俄烏沖突以及疫情造成的供應中斷,后者超出了美聯儲政策的可控范圍。
美聯儲前副主席布林德(Alan Blinder)指出,另一個問題是,貨幣政策對通脹的影響可能會滯后兩三年。
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交易員押注美聯儲將在年底前將利率從目前的1.5%提高至約3.5%,然后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降息。
而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對此表示懷疑,他說:
‘我的直覺是,降息不會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快到來。美聯儲必須保持謹慎,如果回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歷史,就會發現在消除通脹之前寬松不是一件好事。’
德雷福斯公司和紐約梅隆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Vincent Reinhart說,美聯儲明年可能不會降息,而是會將利率提高至5%或更高,以遏制物價壓力。這將有助于加速經濟收縮,使失業率從目前的3.6%上升到6%左右,但會使通脹率保持在3%以上。
美聯儲前理事Laurence Meyer表示,美聯儲官員們將別無選擇,只能推高利率,因為他們承受不起通脹預期繼續升級的后果。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美聯儲遏制通脹的戰斗就會失敗,企業和工人將采取行動并繼續推高物價。
Meyer目前是貨幣政策分析咨詢公司(Monetary Policy Analytics)的負責人,他預計經濟低迷將導致明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0.7%,失業率上升至5%,通脹將在2024年恢復到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他說:
‘從美聯儲的角度來看,考慮到我們目前所處的看起來十分糟糕的狀況,溫和的衰退可能是一個好結局。’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已經陷入衰退。亞特蘭大聯儲的經濟跟蹤數據顯示,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萎縮1.6%,第二季度可能會進一步萎縮。
如果亞特蘭大聯儲的預期得到7月28日官方GDP數據的證實,這將符合衰退的流行定義: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
但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已經反駁了這種說法,并指出就業市場目前仍十分強勁。當地時間7日,美聯儲理事沃勒在強調將通脹降至2%的決心時表示:
‘一個就業增長人數達到250萬而產出卻下降的經濟體是很難想象的。’
供應沖擊——無法控制的‘脫韁野馬’
在上月提交給歐洲央行會議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截至2021年底,美國三分之一的通脹是由供應沖擊造成的。
研究人員之一、馬里蘭大學教授Sebnem Kalemli-Ozcan說,這些沖擊‘發生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行業’,這不在央行們的‘劇本’里。
她說,盡管美聯儲需要通過抑制過度需求來應對通脹上升,但也應該小心不要做過頭。
美國結束供應鏈混亂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尤其是在亞洲與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之際。全美制造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上季度的調查中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公司預計,供應鏈中斷現象在2023年或之后才會減弱。
布林德說,考慮到最近能源和食品價格的下跌,他對軟著陸稍微有所看好。但他不確定這種下滑會持續多久,其仍認為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在50%以上。他表示:
‘美聯儲軟著陸的勝算不大。’
責任編輯:郭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