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葛春暉
8月份,在周邊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普遍顯著貶值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仍保持了穩如磐石的堅挺走勢。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全球資產再配置、美元上行動力漸強,新興市場貨幣未來仍將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人民幣憑借相對較好的經濟基本面、雄厚的外匯儲備以及致力于維護幣值穩定的匯率政策,出現趨勢性貶值的概率很小,未來在主要新興市場貨幣中仍有望獨善其身,延續總體穩定、雙向波動的運行特征。
8月人民幣保持堅挺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690,較上一交易日微跌23基點。不過,與7月末的6.1788相比,8月以來該中間價仍累計上漲98基點或0.16%。統計顯示,在8月以來的21個交易日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單日波動幅度均不超過50個基點,總體圍繞6.17窄幅震蕩,這也意味著,除非美元在最后一個交易日里出現超預期大漲,8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穩中略升已無大懸念。
即期匯率方面,銀行間詢價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盡管在8月中旬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但最終仍在中間價引導下重回窄幅震蕩格局。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收于6.1205,較上一交易日微跌3基點,較7月末的6.1289則小幅走高84基點或0.14%。此外,與中間價相比,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盤價仍高出485基點或0.79%,顯示即期市場上仍存在人民幣升值預期。
市場人士表示,人民幣即期匯率始終圍繞6.12窄幅運行,未能形成有效突破或貶值的趨勢性走勢。
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猶存
在人民幣匯率保持堅挺的同時,亞洲一些新興經濟體貨幣卻出現急劇貶值。例如,8月28日,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創下68.36的歷史新低,8月以來貶值幅度達到10.78%;8月以來印尼盧比兌美元則貶值了6.1%。
對于外圍新興市場貨幣的本輪劇烈調整,分析人士普遍將首要原因歸結于美聯儲QE退出預期升溫引發的資本外逃,而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由于自身外債高企、外匯儲備薄弱,自然成了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進一步看,由于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再平衡,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在經濟層面上的相對優勢發生逆轉,新興市場貨幣在中長期內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貶值風險。
平安證券[微博]表示,金融危機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市場加快了金融去杠桿,改善了其凈儲蓄缺口,并且在生產要素成本端發生了大幅的調整,結合其自身具備的技術創新能力,使發達市場具有了開啟新周期的能力;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則擴張了原有的經濟模式,經濟產業結構并無明顯調整,且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升。該機構指出,從上述角度來看,新興市場已經落后于發達國家,未來隨著美元指數步入強勢周期,新興市場貨幣將繼續面臨貶值風險,甚至不排除個別經濟體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人民幣趨勢性貶值概率低
雖然我國同樣是新興市場國家、同樣面臨資本外流風險以及經濟潛在增長率趨勢性下行的壓力,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憑借相對較好的經濟基本面、雄厚的外匯儲備以及央行對于匯率定價的控制權,未來人民幣仍有望在其他新興貨幣貶值的包圍中繼續獨善其身。總體來看,目前市場普遍預計人民幣中期來看不會出現大幅貶值,但升值的壓力亦有所減弱,有望繼續呈現相對均衡穩定、雙向波動的運行格局。
首先,從對外貿易及外匯儲備情況看,我國可以說是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抵御外來沖擊實力最強的一個。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我國已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順差1257億美元,截至2013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約3.5萬億美元。此外,我國尚未實現資本項目完全開放,國際投機資本沖擊人民幣的成本和風險都很大。
其次,從經濟增長來看,雖然我國經濟增速下行是大勢所趨,但隨著管理層設定增速下限,市場觀點普遍認為未來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而經濟轉型、調結構改革的推進,也將為增強經濟活力、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提供更多支持。因此,即便短期會有一些國際投機資本外流,但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仍對國際資本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再次,人民幣官方匯率對市場成交價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事實上,自從6月19日伯南克公布QE退出時間表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就保持在6.16-6.18之間窄幅震蕩,凸顯出央行穩定市場預期的政策意愿。而同期人民幣即期匯率表現為穩中有升,也反映出投資者對人民幣后市維持整體強勢的較強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從離岸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市場(NDF)來看,近期海外市場投資者對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反而有所收斂。數據顯示,28日美元兌人民幣NDF一年期報價在6.2400/6.2450,顯示投資者預期一年后人民幣將貶值約1.20%,而7月末這一數值為1.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