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輪美元貶值何時見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9:01 新浪財經
(一)美元貶值不會引發美元危機 美元危機具有三個重要特征:一是危機前美元有大幅貶值的空間;二是危機中美元急速下跌;三是有制度性變化作為底蘊。縱觀美元歷史,布雷頓體系崩潰后真正稱得上美元危機的只有1985年到1987年的動蕩。1980年第二次石油沖擊對美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前美聯儲主席沃克爾的連續加息讓美元匯率在1984年內達到峰值,美元指數在五年間上漲近六成使潛在匯率失調加劇,給后來匯率急跌留下了空間。而1985年9月G5財長會議達成了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五國政府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匯率有秩序地下調,這給美元危機提供了制度要素。 按照這個定義,未來發生美元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原因有三:一是匯率失調不太可能大幅惡化,美元中長期大幅貶值的空間不大。根據實證結果,從2007年7月到2008年2月的美元貶值已經較大程度反映了美元均衡匯率未來在經濟放緩作用下的大幅走弱。雖然不斷放出的黯淡短期數據依舊會使美元保持弱勢,但受超調影響,美元進一步大幅貶值的空間有些不足。 二是美元急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從經濟理論和歷史實踐分析,美元出現急速下跌的原因有且僅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不可維持。一旦經常項目赤字由于某種原因急需改善,那么美元急速貶值是市場唯一能夠立刻尋覓到的出路。雖然赤字GDP占比居高不下是一種危險的外部失衡,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可維持。可維持性的支柱有三:一是美國國內儲蓄率的提高;二是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內部需求的快速增長;三是美國較高債務率的可維持。如果美國內部儲蓄更多地轉化為投資并使生產更大程度滿足內部消費需求,同時增強產品出口能力,而美國貿易伙伴更多依靠內需消費最終產品,那么美國凈出口有望增加。而根據經濟學家的研究,只有外債率達到50%,5%的經常項目赤字GDP占比才可能維系(Catherine Mann,1999)。只要三大支柱不同時坍塌,美元急速貶值就不會發生。從次貸風波后的局勢發展來看,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會增加美國預防性儲蓄;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也正在進行刺激內需的不斷努力;而美國外債率則在2007年末上升至65%左右,雖然次貸風波初期的2007年7月和8月,外部持有者凈拋售了美國國債等資產,但隨后的9月到12月,外部持有者又轉變成了凈買入美元資產,至少拋售美元資產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潮流,美國外債的可維持性可能并不會受到致命打擊。由此可見,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在次貸風波后滑向不可維持的可能性較小,美元急速貶值沒有必要。 三是制度性變化短期內發生可能性較小。就目前來看,美元貶值引發的國際貨幣體系初步紊亂至少在短期內不會終結美元時代,雖然美元的近代史幾乎就是一個貶值史,但美元的主導地位并沒有大幅減弱,聯合國報告顯示,2007年美元資產占全球外匯儲備資產的比重依舊高達60.5%,自2003年起僅下降了1個百分點左右。而且,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一環是“由習慣和歷史沿革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國際貨幣秩序”,這一要素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此外,就現在的國際貨幣環境而言,美元貶值已經給歐盟等發達國家帶來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而一些匯率盯住美元的經濟體也受到了制度穩定的沖擊,外匯市場避免美元超跌的防范性干預不斷發生,不滿美元貶值的輿論也時有出現,如此背景下,類似“廣場協議”般放縱美元大幅貶值的制度性變化不太可能發生。 結合美元均衡匯率研究從歷史視角比較分析美元匯率動蕩,現在的美元貶值尚不足以構成美元危機,而短期內美元危機出現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