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任曉
每逢月末、季末、年末,資金結算、監管要求等因素往往導致資金面緊張。今年以來,由于銀行資產結構調整,“錢緊”現象尤為明顯。由于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尚未有效去杠桿,監管機構不輕易放松流動性,未來“錢緊”周期性上演的可能性較大,容易形成市場預期。
同業業務致資金面緊繃
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資金面維持緊平衡狀態。中國人民銀行20日發布公告稱,針對今年末貨幣市場出現的新變化,央行已連續三天通過SLO(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目前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元,為歷史同期相對較高水平。同時,提示主要商業銀行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明示”商業銀行應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也“暗示”不會大幅放水。
分析人士指出,超額備付金達1.5萬億元,流動性應該寬松,但資金面持續緊繃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快速增長。同業業務本屬流動性管理的工具,但各家銀行為了追求資產規模擴張和盈利增長,進行監管套利。由于同業負債不用繳納存款準備金,同業資產風險權重小,銀行將同業業務從資金業務轉變為信貸業務。目前上市銀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12%左右,部分銀行占比高達20%。
盡管監管部門已注意到同業業務擴張帶來的金融風險,但對銀行的資產負債調整行為尚缺乏有力的制度約束。由于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業對信貸資源的擠出效應,銀行短期內不會主動去杠桿,未來市場流動性和資金利率仍不容樂觀。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6月、9月和12月末,市場利率均出現大幅飆升。在資金市場上,回購利率直接反映資金供求關系,以往每當回購利率大幅上漲即市場流動性緊張時,央行就會出手干預,通過各種方式向市場投放資金以平抑過高的利率。但最近幾個月,央行的態度有所變化,不再像以往一樣“放水”。在一些大型銀行看來,央行可能有意收縮流動性,此時銀行即便有錢也不敢在回購市場上拆借出去。這一看法進一步加劇了“錢緊”。
“錢緊”或成做空風向標
由于回購利率可視為即期的無風險收益率,當市場上無風險收益率達到10%時,投資者的操作行為就會發生變化:一是資金從股市轉投資金市場,因為股市支付不了與之相應的風險補償;二是加大在股市的做空力度。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每當回購利率上漲,股市往往會下跌,二者之間呈典型的負相關關系。由于預期未來資金面趨緊格局不會發生變化,市場未來可能出現周期性“錢緊”,為做空的投資者提供風向標。
上周,資金面偏緊使股指期貨空頭主導了整個交割周。在上周的5個交易日中,期指有4天下跌,全周下跌113.6點,跌幅達4.71%。上周五正值交割日,新晉主力合約單日下跌2.12%。市場人士分析,目前期指多個信號表明市場總體仍處在弱勢格局,能否止跌較大程度上依賴市場資金面狀況變化。
但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期貨市場來操縱現貨市場的可能性較小。國內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是在期指最后交易日的最后兩小時現貨指數算數平均價來確定,該方式確定的交割結算價操縱成本較高、操縱難度較大,“到期日效應”的影響較小。以上周五為例,期指合約IF1312價格基本持平且保持升水,現貨市場尾盤的下跌對該合約交割結算價的影響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