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浪財經年度巨獻《理財評測室》第二季——“中國P2P企業評測”已正式啟動,首輪入圍企業評測報告及排名本月底將新鮮奉上。P2P行業如何評測?理財評測室的小伙伴們正就測評標準討論得不可開交。P2P公司的CEO們也坐不住了,紛紛挽起袖子獻計獻策,爭相表示“評測應該這么搞!”他們說的對不對?到底應該怎么搞?歡迎各界賢達猛戳這里投稿,各抒己見。
CEO爭鳴:
摘要:一個好的P2P行業標準必須要體現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標準制定必須堅持公開、透明和獨立;第二,要能夠綜合、客觀地評價平臺互聯網運作能力、技術實力和金融風險控制能力;第三,必須要以評分模型為基礎做數據驅動并且要根據行業發展特性快速迭代。
文/點融網聯合CEO、共同創始人郭宇航
千萬融資,銀行觸網;監管不定,平臺跑路,P2P行業歌舞升平的同時又像這幾天的股市般令人匪夷所思,整個中國P2P在開辦無門檻、行業無標準、監管無態度的“市場自由”環境下野蠻生長了近2年。隨著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對P2P理解的逐漸加深,整個行業也開始規范起來,而面向所有P2P平臺,統一、客觀和權威的P2P行業標準正是P2P行業的迫切需求之一。近幾個月,新浪財經在向P2P業內人士就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筆者也作為“業內人士”,結合自己創辦點融網的經驗,提交了不少修改意見。
在不同的維度下,對同一個事物的評測標準勢必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且,一旦涉及“標準”或者“評測指標”這一看似可以觸動整個行業蛋糕利益的事物,出于商業利益、行業發展和監管思路的不同理解,會有不同的市場主體想盡辦法建立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業標準”并且從中牟利。為了盡可能避免標準模型因為觸及商業利益被“妥協”,人們往往喜歡用最簡化的“標準”或者“評測指標”來衡量一個事物。
參考不同的標準造會有不同的結果,那么對于中國的P2P行業,我們究竟需要怎么樣的標準?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標準,還是具備客觀評分模型的數據驅動標準?是客觀事實導向的標準,還是由網民主觀判斷打分的標準?是評價P2P平臺背景實力為主的標準,還是從結果導向出發看產品表現的標準?這些都是試圖建立行業標準主體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例如,現在網絡上最普遍的評價P2P平臺的標準是“累計放款量”和“放款利率”,如果這兩點要作為評價一個平臺好壞的標準,就需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是不是累計放款量最大的平臺就是最好的平臺?第二,是不是放款利率最高的平臺是最好的平臺?答案很顯然都是否定的。如果一個平臺動輒千萬級甚至億萬級的巨額標的募資,那么就要懷疑這個平臺的風控能力,是否對這些標進行過嚴格科學的風險審核,一個標可以輕松超過精耕小微貸款平臺一個月的放款額,在監管都呼吁P2P要堅持小額、堅持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這樣真的好嗎?另一方面,在“利率是風險的價格”這一最簡單的金融邏輯下,利率越高意味著風險越大,放款利率普遍比較高的平臺聚集了大量風險,那么它顯然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好平臺。
既然如此,中國的P2P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行業標準?筆者拙見,一個好的P2P行業標準必須要體現三個基本原則:第一,標準制定必須堅持公開、透明和獨立;第二,要能夠綜合、客觀地評價平臺互聯網運作能力、技術實力和金融風險控制能力;第三,必須要以評分模型為基礎做數據驅動并且要根據行業發展特性快速迭代。
原則一:公開、透明和獨立是標準的生命線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通過信息的高速流動和驗證打破了信息不對稱,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信息披露的公開性和透明性是建立客戶信任、降低高昂信任成本的天然利器。而在傳統金融行業,包括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作為資本和資金的中介正是利用兩端的信息不對稱牟利,因此監管機構才會在很多監管法規中明確各種信息披露的要求來確保投資人的知情權,從而保護投資人權益。可見,對于互聯網而言,公開透明是種天然的基因;而對于金融而言,信息披露卻是牟利的障礙。
作為互聯網與金融的交叉行業,對于P2P平臺而言,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拿捏信息披露的尺度實屬不易,但作為評測標準,公開、透明卻有著重要意義,必須要讓評測參與人、投資人和相關機構可以清楚地看到評測標準會要求哪些維度的標準、各個維度分值比重如何、評測參與人提交了什么材料予以證明符合標準要求、評測標準的迭代更新等等。之前有不少機構試圖牽頭制定P2P行業的評測標準,包括一些高校和行業協會等,但都沒有形成什么影響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評測標準本身的保密工作太到位,利益輸送、暗箱操作痕跡明顯,因此并沒有得到市場參與者的尊重和認同。
相比公開和透明,評測標準中更容易讓人理解的是其獨立性。一個評測標準制定方首先不應該是P2P平臺的從業方,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不但損害了評測主體的形象,喪失平臺公信力,同時也是違背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的表現。這點上新浪財經作為國內領先的門戶媒體有著天然的優勢,媒體的獨立性正是其求生之本。利用新浪財經的獨立媒體優勢,加上互聯網公開、透明的天然基因,相信公開、透明和獨立這三點可以保證,隨著行業口碑的傳播,也會逐漸得到行業內從業人員和投資人的認可。
原則二:綜合、客觀評價P2P平臺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實力
既然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評測標準,那評測維度必須包含互聯網、技術和金融三大方面,才能相對客觀地反映一個平臺的綜合實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評測,互聯網實力自然不言而喻,用戶體驗、操作便捷程度、互聯網營銷能力等都是從互聯網意義上評價的重要標準。因此,技術實力也是重要維度之一。新浪財經第一版的征求意見稿中,當時并沒有著重體現“技術實力”這一指標,之后加入了對平臺的技術能力的考量,包括高管的技術背景作為評測維度并提高比重。
相比傳統金融機構,P2P平臺的金融交易多在線上,這也對平臺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平臺交易系統的軟硬件技術投入,會極大地影響線上金融交易的穩定性、安全性、用戶體驗等各個方面。點融網為了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在技術開發上投入巨大,相比外包或采購交易平臺的那些P2P公司,我們不但自建平臺開發團隊,這些開發人員都來自國內頂級的軟件和互聯網公司,并且在Lending Club技術創始人、同時也是點融網創始人兼CEO,Soul Htite的帶隊下,不斷克服重重技術難關。我們現在不但可以自用該平臺,還可以通過SaaS模式向其他機構甚至金融機構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如何評價一個平臺的金融實力,也是一個很玩味的話題。正如前所述,“累計放款量”越大以及“放款利率”越高的平臺并不一定就是好平臺,對于平臺的金融實力,更應該看重兩點,風險控制和信息披露。金融是經營風險的生意,對于P2P而言,如何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整合各種數據來源,并利用風險控制模型和信審手段來經營和把控風險的能力,比起放款量和利率水平是一個更為重要的指標。前文也提到,對信息披露的接受程度在互聯網和金融兩個行業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驅動力,那么作為P2P平臺,如何在保障借款人隱私權的前提下又充分保護了投資人的知情權,正是考驗平臺信息披露能力的地方,同樣的,評測標準本身也需要在這點上有所權衡和割舍,因為“極致”的信息披露并不一定是好事兒,需要在各方權益的保護中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綜上所述,要綜合、客觀地去評價一個P2P平臺的實力,必須要從互聯網、技術和金融三個重要維度出發,更深層次一些來看即是考察一個平臺的用戶體驗、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能力。通過設定綜合、客觀的評測指標和數據權重,來盡可能展現平臺的真實實力,為投資人挑選P2P平臺提供相對靠譜的指引,才是新浪財經評測標準的意義所在。
原則三:用互聯網思維做標準:數據驅動、快速迭代
這兩年“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一個爛大街的詞,哪個互聯網從業人員不提一嘴自己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仿佛已是一種落伍的表現。從雷軍[微博]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到雕爺的“小無相功”,都傳達這不同行業人士對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的真知灼見。回到我們的P2P評測標準上來,我們所期待的標準,必須要有互聯網的因素在里面,而最重要的是兩個,即數據驅動和快速迭代。
數據驅動,意味著我們要摒棄主觀性太強的評價因素,利用數據建模和分析等可以客觀體現平臺實力的方式來評價。例如新浪財經此次的評測標準,通過不同緯度設定一定的評分權重和打分機制,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要落地執行的話,更要進一步細化,每一個加分、減分和參數區間都必須要有嚴格的標準,在平臺提供材料、數據和證明文件后,再與數據模型一一對應,盡可能摒棄人為主觀判斷的因素,從而通過數據建模的方式達到評測的程序正義。
當然,這個數據模型或者說評測標準絕對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移動互聯網“小步快走、快速迭代”的特性已經深入人心,評測標準本身也需要與時俱進。整個行業的變化非常快,每個月可能都會有新的發展、新的交易模式、新的事物產生,評測標準本身也要隨著市場的變化、行業的發展和監管的要求不斷更新迭代,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模型參數進行修正,從而盡可能適應市場的變化,給予投資人足夠靠譜、有價值、有意義的參考指引。與原則一相對應,這個評測標準以及它的迭代,也應該遵循公開、透明和獨立的基本要求,讓投資人實時地知道新浪財經在以什么樣標準為P2P平臺打分。
中國的P2P行業依然處于野蠻生長的混戰階段,監管未落地、行業無門檻、業內無標準的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也正是這種極度自由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不斷涌現各種類型優質的P2P平臺,包括產業鏈整合型、垂直縱深型、區域優勢型,以及點融網這類技術驅動型平臺等等。新浪財經作為國內領先的門戶媒體,牽頭組織制定評測標準,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有巨大裨益,我們也期待此次評測可以涌現出更多優秀的P2P平臺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共同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做大做強。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