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浪財經年度巨獻《理財評測室》第二季——“中國P2P企業評測”已正式啟動,首輪入圍企業評測報告及排名本月底將新鮮奉上。P2P行業如何評測?理財評測室的小伙伴們正就測評標準討論得不可開交。P2P公司的CEO們也坐不住了,紛紛挽起袖子獻計獻策,爭相表示“評測應該這么搞!”他們說的對不對?到底應該怎么搞?歡迎各界賢達猛戳這里投稿,各抒己見。
CEO爭鳴:
摘要:中國信用卡行業的風險率大致在3%,美國4%左右,相較信用卡客戶群,國內P2P的客戶群在傳統銀行體系覆蓋之外,風險水平要高一些。因此,不要輕易相信一些平臺自稱的風險逾期率在1%以內,這只能說明兩點:一是平臺成立不到1年,開業時間很短,而借款合同都是1年期或以上的,逾期率當然會很低,只因風險還沒有顯現出來。第二種是平臺已經成立了2年以上,但是它公布的逾期率是0或者1%以下,那么數據的統計口徑就要打上問號了。
文/信而富CEO王征宇
隨著網貸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第三方評級體系紛紛公布于眾。一方面,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催生行業形成更加完善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標準。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平臺業務模式、市場策略等因素影響,評價體系難免有失偏頗,這也為投資者在挑選好的平臺時帶來了一定的誤導。
那么網貸評級體系應該要注意什么?從一位在信貸風險管理領域實踐多年的從業者來說,我認為有以下建議和觀點可以分享。
針對不同模式采用不同的評級方式
在中國,受監管政策缺乏、征信體系不完善、行業標準不一等客觀因素制約,P2P的模式和發展業態出現了很大的異化,服務的客群也出現了很大的分化。有的P2P平臺實際上類似于資金掮客,在與擔保、小貸公司合作中更多充當了資金嫁接的角色;也有的本身客群定位為個人消費者(平均放貸金額幾萬元),而有些機構客群定位為小微企業(平均放貸額度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而也有極少部分P2P機構,瞄準大中型企業(放款金額達到數千萬甚至上億),所以業務規模、目標客群相差巨大,不可一概而論。
P2P平臺業務模式懸殊,他們所需要的網貸評價標準應該不同。例如,大額抵押類貸款和小額分散型的個人貸款類業務,采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存在根本的區別。前者采用的是基于信用評級方式的風險評估方法,后者則采用以統計學為基礎的信用評分風險評估方法。
因此,我建議網貸行業的評測體系應該針對不同細分業務定位的平臺建立相應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體系。
評價體系應該注重平臺是否具有完善的風控流程
互聯網金融結合了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概念,P2P業務盡管通過互聯網的匹配提高了出借人與借款人交易效率,但是本質還是金融服務,需要具備完善的風險控制的鏈條。況且信貸風險具有滯后性,隱性風險聚集一旦失控將醞釀成系統性風險傳導至其他行業。因此,評價體系應該重點關注P2P行業的信貸風險問題。
有幾個特別需要重點提及的指標值得關注。
例如,P2P從業高管應該具備長期的國內信貸消費管理經驗。不少平臺是從IT、互聯網轉型發展P2P業務的,對于風險的控制缺乏足夠的認識。而P2P的高層決策直接影響了平臺能否有效控制風險。
此外,P2P平臺是否具備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避免資金池嫌疑。在貸款審核方面,貸前盡職調查有無對借款人工作和居住情況進行實地核實。平臺有無基于內部數據挖掘開發的評分模型,是否能夠提供真實性的債權依據和不同時點的資產組合評分分布,有無完善的風控制度和流程規范、有無專業的內部合規人員等等。
評測體系需要統一的風險逾期披露標準
P2P發展盡管已歷經了7年的探索磨合,但是平臺跑路的新聞屢屢不停,關于風險的爭議與討論一直火熱。由于行業缺乏統一的風險披露口徑,P2P良莠不齊給投資者帶來識別障礙,對于行業的發展褒貶不一,涇渭分明。
逾期率統計口徑不同,會導致最終的數字感官效果懸殊。
舉個例子,不少平臺都是按余額的統計方式來計算的。也就是說,逾期率的分母為歷史以來所有放貸額。這意味著P2P公司只要不斷擴大放貸規模,把分母做大,就能讓逾期率看起來很低。另一種方法是,只將已經逾期的應收部分除以全部本金,這一做法其實排除了極有可能逾期但還未逾期的部分,所呈現出來的結果當然好看很多。
從常識來看,中國信用卡行業的風險率大致在3%,美國4%左右,相較信用卡客戶群,國內P2P的客戶群在傳統銀行體系覆蓋之外,風險水平要高一些。因此,不要輕易相信一些平臺自稱的風險逾期率在1%以內,這只能說明兩點:一是平臺成立不到1年,開業時間很短,而借款合同都是1年期或以上的,逾期率當然會很低,只因風險還沒有顯現出來。第二種是平臺已經成立了2年以上,但是它公布的逾期率是0或者1%以下,那么數據的統計口徑就要打上問號了。
因此,無論是在網貸評價體系、還是政府政策以及行業自律層面,都應該盡快推動形成統一的風險評估指標和披露方式,并加以第三方權威機構審計監督公開披露,形成科學可比的逾期率。這樣一方面可使得投資者能夠理性認識風險、辯偽存真,另一方面給監管層以決策輔助意見。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