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生
理財的雷,濃眉大眼的四大行都難以幸免。
接連吃爆虧,中國銀行不得不防!
一
金融圈開年第一炸,來的就是這么突然!
一起客戶理財巨虧官司,將中國銀行送上了審判席,結果中行輸了,而且輸的很徹底。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70后舒新華,其在中國銀行河南濮陽支行,經該行理財經理推介、并親自代其用手機購買了5支理財產品,共計320萬。
不料之后發生巨額虧損,而且在虧損27萬時多次要求銀行贖回,銀行反倒建議其繼續持有或補倉等待反彈,導致后續虧損持續擴大,最終虧損56.88萬,同其此前購買的“保本型低風險理財產品”嚴重不符,交涉無果下,舒某將中行該分行告上法庭。
雙方在法庭上對峙的焦點,就是舒新華堅稱不知道買的是基金理財產品,不了解風險水平,銀行也沒有告知這類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征。
盡管中行拿出了一系列證據,均沒有被法院采納,最終一審、二審均判中行敗訴,并全額承擔舒新華的投資損失及相應利息。
堂堂四大行,也只得自己咽下這記苦果。
二
中國銀行在理財產品上栽跟頭,也不是頭一回了。
上一次,2020年最大巨雷的主角也是中國銀行,那就是震驚中外的“中行原油寶”事件,硬生生讓中行損失近100個億。
2020年4月21日凌晨,一起發生在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貨5月份合約,悄然創下了一項世界期貨交易史上的新記錄:3分鐘內瀑布式暴跌300%,油價史無前例的出現了-37.63美元的收盤價,多空結算價更是低至-266.12美元。
這意味著:這桶油你免費拉走,我還倒貼你37美元!
當然在期貨市場這只是戲言,當時油價便宜到一大桶石油,都敵不過礦泉水,確是實實在在發生的。
但對6萬多中國銀行“原油寶”投資人而言,這個笑話才是真實的噩夢,因為這個產品掛鉤的正是這一期貨合約,數以萬計的投資人,在深夜熟睡的夢中,收到了中行發來的補倉和強制平倉短信。
最驚悚的是,這6萬多人不僅虧光了所有本金,還倒欠中行2倍保證金。比如有人投入本金79萬,被強制平倉后虧損222萬,還倒欠銀行140萬。
媒體統計指出,6萬多中行客戶共損失保證金42億,還倒欠中行保證金超58億,其中多數人當天就收到了來自中國銀行的繳款通知,有些甚至被強行劃扣了在中行賬戶中的存款。
中行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不交錢,就等著上央行征信!
6萬多中行投資人徹底炸鍋了!紛紛聯合起來集體維權,這些原本四大行嚴重的VIP客戶,一個個本就能量巨大,事情迅速被捅大后,中行也怕了。
但中行更憋屈,100個億已經穿倉沒了,損失自己也擔著了,如果投資人不補錢,最后都得自己買單。
最終,法院也站在了投資人一邊,判決中行承擔全部穿倉損失,并補償客戶20%的本金損失。
中國銀行,也唯有含淚咽下這一幾十年不遇的超大號苦果。
三
后續調查表明,中行很大可能遭到了暗算,但根源還在自己,怨不得別人心狠手辣。
同河南中行理財虧損敗訴案類似,中行在起初向VIP客戶推薦“原油寶”這款高風險理財產品時,同樣沒能將真實的風險告知客戶,或是有意誤導了客戶。
投資人以為自己就是在跟中行玩“模擬盤”,同紙黃金差不多,實則背后是中行的操盤手將美國交易的期貨合約價格換算過來,但期貨本身的高杠桿風險屬性并沒有因此改變,導致他們和中行一同被坑慘。
為什么說這起案件可能是一場陰謀?
兩大關鍵線索均表明,背后肯定有幕后操縱者,才能共同完成了對中行的絞殺!
其一,就在這一悲劇發生前6天,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突然臨時修改了一項交易規則:允許負油價交易!
這也被公認是中行犯下的最大錯誤,他們沒有發現這一細微變化,或是壓根沒重視,畢竟負油價突破了常識,以前更是從未有過,只要當天的期貨價格為正,哪怕只有0.1美元,就不會被強制平倉,也就不會發生后續的百億穿倉。
其二,中行自身的風險意識太差,才給了對手痛宰的機會。
中行晚上10點就關閉了交易,而地球另一邊的美國,才剛剛開始交易,這個規則此前從未改變,當天中行也沒派人盯盤,數萬投資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血汗錢被搜刮一空。
中行對接該期貨產品的部門不可能不知道,這個合約第二天就是交割日,價格波動必然很大,加之這一期貨品種的結算規則,是按收盤前3分鐘的加權平均價算出來的,操縱起來并不困難。
以穩健著稱的銀行,通常都會提前將對應合約進行移倉,而不會冒險把倉位留到最后賭一把,同樣有類似產品的工行、建行等銀行,都早早完成了移倉操作,踩雷的只有中行自己。
被幕后黑手巧妙的利用規則完成收割,中行就算不服,有意起訴芝加哥交易所,也沒有任何勝算。
難怪交易所總裁也公開放話:這是市場的正常運行,樂意配合調查。
更巧合的是,中行是在最低價,極有可能是歷史最低價被收割的,此后不到兩周,國際原油期貨就開啟了一輪超200%的強力反彈。
但這一切都跟中行沒有一毛錢關系,中行為此還收到了銀保監會5050萬的罰款,客戶流失和聲譽損失,更是難以估量,換做任何一家中小銀行,能不能緩過來都是問題。
四
這一次,中行似乎并沒有好好吸取一年前繳納百億學費的昂貴教訓。
在客戶理財的同一個坑里,又栽了跟頭。
即便損失不過九牛一毛,但貴為國民最信賴的四大行,是銀行界名副其實的標桿,理應承擔與其自身相匹配的責任。
豈不聞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老百姓對銀行的認知和信任,都是在無形當中被一點點消磨掉的,近年來銀行爆出的多起理財雷,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螞蟻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就做到基金銷售僅次于招行,非貨幣基金規模更是國內第一家破萬億的機構,這樣的榮耀不屬于標榜“安全排頭兵”的四大行,不禁令人深思。
2020年10月,就連“宇宙行”工行都在理財產品上爆雷,代銷的40億理財產品全線違約,投資人好歹不用自己承擔損失,卻還是讓不少人對銀行的“專業”和“安全”抱有疑慮。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千萬別小看群眾的合力。
國內曾排名35位,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的包商銀行,說倒就倒了。
新的時代已經開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更是明確表態:沒有什么大到不能倒!
四大行大意不得,更別忘了,上次有這樣錯覺的巨頭,就是阿里和螞蟻。
(本文首發:鳴金網,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